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21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86篇
社会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网络用语作为网络环境中的交际工具,其独特的表达功能可以满足网民特定的表达需求.特别是不同地域的方言词语,在最短的时间内更好地表达了网民的多种情绪以及调侃的心理.针对网络用语中融入方言词语的现象,文章对网络用语中方言词语的相关语料进行阐释,并对其特点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网络用语中方言词语的具体分类以及生成条件,深入探讨网络用语中方言词语产生的现实影响,以期了解此种语言现象产生的背后规律.  相似文献   
2.
吃XP网络语是一种流行的语言现象。例如:吃土,吃瘪,吃藕,吃鸡,吃瓜,吃盒饭,吃柠檬,吃草,吃饼,吃粉,吃货,吃播,吃冰,吃枣,吃芒果,等等。本文主要通过两方面对吃XP网络语进行研究:第一,吃XP网络语的语义分析;第二,吃XP网络语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一俗语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为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和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相似文献   
4.
乔姆斯基提出句子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的学说。王希杰又发展为汉语复合词也有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汉语谐音趣难词这两种结构不一致的情况更复杂,是对王先生论述的补充和支持。  相似文献   
5.
首先扼要说明谐音的特征和属性;然后通过多角度分类对汉语谐音作了立体观照;继而在"独用型谐音"(不与其他辞格结合为用的)和"兼用型谐音"(与其他辞格结合为用的)分类基础上,全面考察了汉语谐音的语篇衔接作用;最后就谐音研究中本体与谐体的鉴别、谐音衔接在衔接系统中的站位、汉语谐音对于语篇衔接和话语组织的影响、汉语谐音与汉语及汉文化的关系,作了较为深入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6.
要提高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首先必须培养学生对历史课的爱好和兴趣,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导入要妙趣横生;教法要灵活多样;抓住思想教育点,分析社会热点.学生有了学习历史的兴趣之后,就会有了强的识记要求,再加上好的识记方法,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7.
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学科,广告语又是一种典型的社会语言现象,这篇文章将以典型的谐音广告语为语料,运用社会语言学理论知识对其形式类别、谐音目的进行分析,并以谐音广告语作为语言变项,以社会阶层作为社会变项进行调查研究,试图客观地发现不同人群对此种社会语言现象的识别程度、态度以及评价。  相似文献   
8.
汉语谐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洋 《民族论坛》2007,(12):46-47
谐音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之中,而汉语中谐音数量之众多,应用之广泛,是其他语言中难以见到的,可以说不懂得汉语的谐音之妙,就不曾真正懂得汉语。本文从汉语谐音的根基——语音特点分析出发,阐述了汉语谐音的表现,并从文化的深层意蕴挖掘其存在的社会及民族心理基础,旨在促进新时期中国文化的推广、语言文字的运用及语言教学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视野逐渐开阔,见识不断增长,思维也越来越活跃,不断创造出各种充满乐趣的事物。仔细观察我们的交际生活就会发现,人们充分运用其灵活的思维创造出许多别有生趣的语言现象。使用谐音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手段。在信息化的今天,网络已成为人们接受信息的重要平台,其中的交际用语和广告语成为人们接受信息的重要载体。谐音的方式在其中也得到广泛运用,这种现象引起我的注意。本文就网络中这两种语言使用谐音的现象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0.
马艳 《九江学院学报》2007,26(2):111-114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擅长用人物特殊的命名法刻画人物,其代表作《所罗门之歌》综合运用了圣经典故、神话故事、绰号喻指、讽刺暗含等方法给书中的主要人物命名,从而使她的作品蕴含多重寓意,并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从不同角度去理解该书文本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