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70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03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朝时期盛行骈文,文士在创作骈文的过程中往往借鉴辞赋的创作手法,致使骈文呈现出明显的赋化倾向.具体来说,这种赋化倾向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直接将辞赋的典型创作手法运用到骈文创作中;二是讲究工整的排偶,推动骈文走向成熟.此外,文中用韵以及文末杂用骚体句式也是受辞赋创作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2.
学术界通常认为汉代赋家地位很低,被视作俳优。其实,论者所据四条材料并不能完全支持此种观点:枚皋的自悔之辞只适用于他与东方朔,宣帝之言并无轻视赋家之意,扬雄的意见具有一定的偏激性,蔡邕所言仅适于部分鸿都门学士。另外,赋家身份地位也不尽相同,很难说他们皆被视作俳优。  相似文献   
3.
五代广西文学是广西文学史的重要历史阶段。它上承唐代文学的优良传统,五言律诗的形象思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产生了不少名句,也使七律登峰造极;下启宋代文学的先河,词人的继出,辞赋家的出现,都使重视音韵学的宋代骚坛增添了异彩。尤其是群体诗人的形成,骚人墨客之间的文学交往及其创作活动,对文学的持续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而诗论的问世,也有其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以来的赋学论文数、研究机构、研究队伍都比上世纪的最后20年空前增加与壮大。而就赋学研究的实质内容而言,也远较上世纪的最后20年精深、宏通,彰显出鲜明的学理化倾向,呈现有"汉赋学""律赋学""辞赋文化学"以及赋学理论批评系统化、赋学文献整理规模化的特征。在反思的过程中,赋学研究视野不断开拓,逐步走出文学史思维模式,回到文本,探源辨体,同时,赋体与他体文学交叉研究以及域外赋体创作研究也受到关注,但也存在"跨界"不足的问题,需要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5.
曾祥旭 《南都学坛》2022,42(1):120-124
朱穆,东汉南阳郡宛人,出身缨冠世家,方正不阿,文学上颇多建树.现存作品主要包括《奏记大将军梁冀》《再奏梁冀》《又奏记梁冀》《上疏请罢省宦官》《崇厚论》《与刘伯宗绝交书》《绝交论》,以及《绝交诗》《郁金赋》等.这些作品涵盖散文、诗歌、辞赋等各个领域.朱穆散文的特点是引经据典、纡徐委婉,关注社会问题、反复求证、富有逻辑性,有的作品也有犀利冷峻、金刚怒目的一面.朱穆诗歌的特点是隶事用典、刻画形象、长于比兴.朱穆辞赋的特点是清新淡雅、描写细致、文辞华美.朱穆的文学作品在文学史上较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汉末魏晋辞赋"人神相恋"的同题之作,大都表现出丽色-爱悦-自持-分离-怅惘的情感模式,反映了人神邂逅之际或人神爱慕之时,一种来自生命本能的爱悦与内心礼防之间的冲突,以及这一冲突下不得不分离的怅惘.这种脱却外在政治寓意与伦理道德的情感主题,在志怪小说中因"志怪"的外衣而得到更加真实的再现.这一时期的辞赋作家将辞赋虚构的文体特征与创作主体第一人称叙述模式相结合,利用赋体的铺陈功能以及颂与讽的表达效果与模式,让辞赋适时地承担了这种情感主题的表达.随着南朝诗坛声色大开、宫体诗兴盛改变着人们对女性的审美态度,此类辞赋创作在南朝逐渐衰弱.  相似文献   
7.
辞赋是亦诗亦文之体.它的句式是在吸取先秦诗骚艺术经验基础上,由一批天才赋家渐次创造出来的.其字数以四言、六言、三言为基干,形式以对偶为主而骈散结合,既有散文的灵动之气,更有诗歌的整齐之美,摇曳多姿,美不胜收.这种优美的句式不仅是辞赋艺术性的重要体现,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也有重要贡献,后世诗文有不少体式从辞赋中受到启发.  相似文献   
8.
9.
鲁涛 《云梦学刊》2010,(6):125-125
由毛庆、方铭、刘玉堂、吴广平、蔡靖泉担任顾问,由程本兴、高志明、秦军荣担任主编的《宋玉及其辞赋研究》一书已于2010年10月由学苑出版社正式出版。全书63万字,收录论文53篇,论点汇编11篇。  相似文献   
10.
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游于苏轼门下,与苏轼经常进行诗文唱和,会饭雅集。不仅文学上的交往频繁,他们在政治上也同命运、共沉浮,形成了亦师亦友的关系。作为苏门文人,四学士在辞赋创作上都有对苏轼赋风的传承,同时也有新变和个人特色的体现。又苏轼鼓励门下文人大胆创新,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创作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正是在他的这种启发下,四学士及其门下文士们的文学风格丰富多彩,各有风骚,走上了迥然不同的发展道路,在北宋文坛上百花齐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