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1.
冯光廉和他带领的青岛大学学术团队,在中国现代文学学科上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三大步:第一步,对近百年中国文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进行系统考察,写出了关于中国近代文学史、现代文学史、当代文学史的研究概论;第二步,对中国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进行再认识,写出了三部系列性史著;第三步,对近百年中国文学的体式流变进行梳理,写出了关于中国近百年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文学批评体式的流变史等五种系列性著作。冯光廉是这一系列著作的总策划人、总设计师,他为诸多著作所撰写的序言与跋,深刻而清晰地阐释了诸多系列研究的要旨和意义,提出和解决了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许多重要理论问题。他的研究既有鲜明的理论建树,又有细腻的文本分析,能在细微处挖掘大精神。同时又能将自己的学术研究自觉地置于关于民族和人民命运的思考基础之上,有着浓烈的使命意识与担当意识,闪现着他所崇敬的鲁迅遗风。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的鲁迅学,是与改革开放同步行进的.伴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开展,被极左政治扭曲、禁锢达十年之久的鲁迅研究领域也开始吹来思想解放的春风.鲁迅学的希望寄托在年轻的一代身上,该文重点讲新世纪鲁迅学的新人新作,也就是那些在上世纪名不见经传,而在新世纪才崭露头角的新人新作.既谈了他们的优长,也谈了不足.并对今后的鲁迅学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言.  相似文献   
3.
彭定安的鲁迅研究试图通过对鲁迅世界的探索,思考整个世界的本质,充满了执着、自觉和历史使命感。这种探索能够紧密结合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与文化,是一种视野广阔并极富纵深感的理性把握,又灌融进自己的激情,塑造了他“心中的鲁迅”。他还创立了鲁迅学。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的鲁迅学,是与改革开放同步行进的.伴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开展,被极左政治扭曲、禁锢达十年之久的鲁迅研究领域也开始吹来思想解放的春风.鲁迅学的希望寄托在年轻的一代身上,该文重点讲新世纪鲁迅学的新人新作,也就是那些在上世纪名不见经传,而在新世纪才崭露头角的新人新作.既谈了他们的优长,也谈了不足.并对今后的鲁迅学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言.  相似文献   
5.
张梦阳 《东南学术》2006,(3):125-130
进入新世纪后,出现了两部十分厚重的鲁迅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研究著作:田刚的《鲁迅与中国士人传统》与廖诗忠的《回归经典——鲁迅与先秦文化的深层关系》。其学术价值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这两部著作学术价值不限于局部和表层的突破,而是上升到历史哲学和文化哲学的高度,对“五四”文化的认识模式和泛政治化意识形态模式有所冲决,对鲁迅映象的整体调整与内涵更新有所推动。文化走向是新世纪鲁迅学发展的主要方向。鲁迅文化渊源研究,追根溯源地理清鲁迅与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民俗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关系,从全球视野和世界文化源流的角度,重新审视鲁迅和他的思想、著作以及他所处的时代,将会是未来鲁迅学发展的总趋势。需要的只是:广阔的视野,扎实的功底,锐利的眼光,科学的思维。  相似文献   
6.
鲁迅研究的思想意义与学术理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年来,关于鲁迅思想价值和历史地位的评价问题出现了众声喧哗的局面。而学界和民间对于鲁迅思想价值和当代意义的质疑,首先是对过去长期以来的政治性的“学鲁迅”单向诉求的过度反弹;其次,质疑和反弹不应该以否定鲁迅核心思想的历史价值和当代意义为目的。应该在“鲁迅学”的学术理性的前提下,对鲁迅形象和思想进行还原。与此同时,当下最为迫切的是将鲁迅的核心思想与中国的社会和文化境遇的现实相关联,作为引导当下中国社会与文化发展和国民性改造的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7.
许季上在佛教文化整理与佛教教育的推广方面,最有价值和需要考辩的工作一是赴印度考察学艺教育,二是参加和组织中日密教研究会的学术活动,三是协助徐蔚如整理刊刻佛教典籍.在佛学观念上,许季上对佛教在世道人心的建设方面所具有的积极意义,抱持着坚定的信心;他推举真言密教文化,强调要对其"略其行迹,寻其归系",突出弘法大师入唐求法的大愿心与大人格,目的在于恢复和激活自己民族的一种曾经失传了的文化传统,力图在一个特殊时代里坚持中国文化的主体性.许季上在指导鲁迅学佛上不仅有所计划,而且有所挑选.鲁迅去世时,许季上的悼亡诗情深义重,潜意识中也是以鲁迅学佛之引路人自许.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