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56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79篇
社会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后殖民时代     
从维柯、黑格尔等人对社会历史分期的论述,可深入认识"后殖民时代"的社会特点,从而把握后殖民理论的中心,即他们对西方文化的颠覆、批判,以超越自己的途径,而走向人性的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2.
黑格尔思辨辩证法在于 :作为主体的人是思维着的精神 ,方法即为“从概念自身发展出的必然过程” ,意识的诸形态既实现自身也自我消解 ,以及辩证法是基于本体论概念基础上的内在的超越。马克思辩证法作为非本体论的辩证的叙述方法植根于社会历史范域 ,凸显“死和爱是否定辩证法的神话”及特殊规定性的全部关系 ,而且 ,与黑格尔的理解了的世界才是现实世界不同 ,马克思强调对象化的东西即为现实世界  相似文献   
3.
"现实性"范式是马克思与黑格尔哲学之争的关键.在马克思看来,黑格尔将"现实性"与"普通经验世界的定在"相区别,从而提出了一种有别于传统哲学的"现实性"概念.其内涵是,以实体的抽象形式去先行规定现实世界的丰富内容,并由此演绎出以国家的普遍目的去预设市民社会本质的先验法哲学.马克思认为,黑格尔因为颠倒了"本质"领域与"现实性"领域的真正关系,而他辩证法的"交互-中介"特性却又无法调和两极间的根本对立,这就造成了黑格尔"现实性"概念的本质缺陷.恩格斯虽然把握了黑格尔"现实性"是一个辩证运动的过程,但他却把黑格尔的辩证法错误理解为某类线性知识发展观和自然科学式的渐进真理.实际上,黑格尔提出了一种不同于自近代笛卡尔以来的自然科学和几何学式线性认知论的真理观--圆圈式的认识论.真理的理念作为一个在历史中让精神不断自我显现的过程,构成了历史与认识之间的螺旋上升和循环.黑格尔的本体论虽然加入辩证法的否定性因素,但是其内涵依然是本质决定论,但他的知识论却以反向运动的过程来揭示本体论的能动性,正是通过这样一种结合了自己本体论与知识论正反运动的双向进程,黑格尔已经不再是马克思所批判的那种意义上的实体决定论.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不是在一般政治学层面上, 而是通过批判性地继承洛克以来以社会为本位的现代国家观、 深刻把握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发生学原理, 以及批判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而构建其国家理论的。 所以, 我们尤其应当本着一种历史主义的眼光, 通过梳理、 考察现代国家观的历史嬗变来进入这一理论所关涉的问题域, 实现对这一理论的根本性把握。 概括地说, 洛克、 黑格尔、 马克思是现代国家观的历史嬗变中的三个重要节点。 具体来看, 黑格尔的国家学说构成了对洛克国家观的批判与推进, 而马克思的国家理论则又构成了对黑格尔国家学说的批判与推进。 经过这三个阶段、 两次批判的理论推进, 以社会为本位的现代国家观在马克思这里获得了最深刻的理论表达, 并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叙事中实现了最彻底的理论形式。  相似文献   
5.
1803年前,黑格尔对时间问题缺乏关注。相形之下,在1807年《精神现象学》中,他已将时间看作哲学的重要主题。为什么黑格尔从1795到1802年曾对时间问题无动于衷。在1795年左右,黑格尔主要关注爱的无限性问题。在其法兰克福时期和耶拿初期,他虽然看到了时间性的客观世界的地位,但却并未对此加以强调,而只是强调了主体性的爱与客体性的世界的统一的绝对自身。1802年,通过研究雅各比和康德关于时间问题的争论,黑格尔刻意歪曲了雅各比哲学中的时间问题的重要性,以自己的方式,将时间性的有限存在者问题与物自身问题连接进行考察,从而以一种哲学性的真无限问题策略性地取代了时间问题。这一策略运用与黑格尔原初性的哲学体系理解直接相关,由此,黑格尔将雅各比哲学与康德哲学一并归类为反思性哲学,并对之加以“超越”。  相似文献   
6.
理性是哲学的最大特点,理性不断推动自己,外向地形成哲学的文化系统,内向则不断追问自己的合理性。现代西方哲学,尤其实证主义,虽然有其肯定经验和客观性的合理的一面,但从哲学之为人学的角度讲,这远远不够,忽视了人是作为道德与价值主体的存在。中国哲学的核心是"道",理性是"道"作为规律系统的应有之义。中国哲学强调理性与德性统一,理性为德性的基础并最终被德性所统摄,而这就是理性的出路。  相似文献   
7.
关于"艺术终结"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格尔根据艺术发展的三个阶段提出了艺术终结的理论,丹托承接这一观点提出了"我们已进入一个后历史的艺术时期,对艺术不断自我革命的需求现已消失"的观念,文章通过进一步对于现代艺术的观察和思考,提出了艺术只是进入迷茫期而并非消亡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黑格尔哲学逻辑学的逻辑的辩证的思维方式,即三分法或三分式及其运用自然-感性-意志、偶然-必然-自由、感性-知性-理性、机械性-化学性-目的性、生命-认识-绝对理念等等,其中包含着丰富的"一分为三"思想.  相似文献   
9.
我们在黑格尔这里,看到了一种完全不同于其他方法的哲学方法。这是因为黑格尔使用了一种完全不同于其他逻辑的逻辑。这种逻辑,黑格尔称之为辩证逻辑。这种逻辑的方法,使得理念活动的全部内容按照辩证的关系展示出来。同时,它也反映出绝对主体外化出现象世界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0.
黑格尔终结了传统哲学将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相等同的理论观念,第一次将市民社会范畴从政治国家的概念中剥离出来,成为市民社会学说史上的转捩点,他“向我们暗中指出了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成为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切入点。马克思由此出发。基于市民社会是人们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一切“物质变往”,进而确立了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