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大日经》和《金刚顶经》分属两个系统,一个代表真言乘,一个代表金刚乘,前者倾向于"右道"而后者倾向于"左道"。《大日经》一方面在维护大乘佛教,但另一方面也受到印度教的多方渗透。  相似文献   
2.
唐代密教大师僧一行(673-727)借助中国宇宙观思维模型“九宫”重新定义一种源于印度的曼荼罗(即“白檀曼荼罗”)。这是一个佛教理念与实践在传入中国后,尤其是通过译经传入后如何被中国化的例案。应该说,一行对于“白檀曼荼罗”的重构受到了“九宫”(“洛书”)模式的启发。鉴于“白檀曼荼罗”乃是“金刚曼荼罗”的先声,这个结论如果成立,当可为揭示后者的渊源另辟蹊径。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密宗传入云南的路线一直广受争议,有源自中原、印度、西藏以及东南亚等说。笔者通过查阅文献记载,结合宗教、艺术、考古等民族志资料,厘清了南诏大理国佛教文化传入的途径。认为南诏大理国地处中国政治和文化的西南边疆的强大地方政权,同时接受与之为邻的印度、吐蕃以及东南亚诸国各方影响是有据可循的。  相似文献   
4.
薛克翘 《南亚研究》2011,(3):125-135
本文介绍了印度密教大师萨罗诃的生平传说,并通过其证道歌分析了他的哲学思想。指出其思想的主要特点是:一、站在佛教的立场上反对印度教;二、站在大乘佛教的立场上宣扬"悲"(aruna)和"空"(shunya)的理论;三、站在金刚乘的立场上主张"易行"修法(Sahajasaddha-na)。最后,对其佛教史上的地位给与了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5.
摩利支原本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印度婆罗门教神明,后来被佛教吸收,被称为摩利支天或摩利支菩萨。在佛教中,摩利支天又由男神变为女神,又由曼妙天女变为三头六臂的恐怖之神。这一演变过程,体现于佛教密宗的几个主要发展阶段。摩利支天随佛教来到中国,不仅受到佛教徒的崇拜,而且还被道教吸收,演变为道教神明斗姆。  相似文献   
6.
以莫高窟"天王堂"为研究中心,结合对《首楞严经》、敦煌文献与敦煌石窟内容的考证,从其绘塑内容所含的密法入手,考察"天王堂"土塔的有关问题.笔者认为,莫高窟"天王堂"实质上是"楞严坛";"天王堂"密法体系应是从吐蕃时期沿袭下来;"天王堂"最早可能始建于吐蕃时期,针对当时敦煌受到多种佛教流派的冲击与僧人违背律仪的普遍情况而建;曹延禄重修"天王堂",应该是由于当时末法思想流布,于末法中维护佛法的一种手段,可能与藏经洞的封闭时间接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