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7篇
  2017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柳海莉 《河北学刊》2008,28(2):131-134
柳宗元、刘禹锡等人因为参加永贞革新而惨遭贬黜。被贬之后,他们以著书垂文的方式继续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永贞贬谪文人提出了"文以明道"的文学观,与同时期韩愈及其门人领导的古文运动互为呼应。  相似文献   
2.
华南学派关于民间信仰与地方社会建构问题的研究,有些观点与方法在清水江流域的观察中受到了某种局限,尤其在探究家族与家族的制衡关系所呈现出的地方社会建构张力时,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家族之间“结盟”的“拟血缘化”聚落家族对地方社会的“有序化”显得尤其突出。潘寨“永镇村中”碑展现出清末的五个姓氏“结盟”的“拟血缘化”历程,呈现出民间信仰在地方社会建构“有序化”的一个案例。其间,我们发现地方社会秩序的建构不仅仅是乡村的“自律”与“自觉”,在其背后还存在着国家在场的“国家权力”,这不仅是地方社会建构的背景资源,更是地方社会有秩序化的文化张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清代中叶以前,汉文明与苗文明是中华文明体系内两支内涵不同的亚文明。18世纪雍乾、乾嘉苗民起义主要不是如以往研究所说的那样是反抗民族压迫和阶级剥削的斗争,而是对中央专制王朝以“改土归流”和“开辟苗疆”为手段进行汉文明强烈传播和文明整合所作的拒斥性的回应。  相似文献   
4.
唐宪宗登基后,仇视其父顺宗所用之人,对永贞党人大加贬逐.但在确定元和国策时,他却继承并发展了永贞党人的未竞之业,并因此成就了"中兴"之美名.从这方面看,永贞革新对元和政局的影响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5.
雍正初年 ,推行耗羡归公政策 ,作为钱粮大省 ,对此江苏是如何进行的呢 ?事实上 ,耗羡对于当时的清政府来说 ,已经成为一种潜规则 ,如果实行耗羡归公 ,就必须面对如何让整个官僚系统不致瘫痪 ,继续维持国家机器的运作的和打破潜规则的问题。但对于一个潜规则已经通行久远的帝国来说 ,打破潜规则就意味着对围绕这种潜规则的体制和利益格局的重新制定  相似文献   
6.
袁飞 《兰州学刊》2008,(4):145-147
雍正朝王士俊在河南的开垦由于其显著的成效而备受雍正赞赏,甚至把他作为当时朝廷的一个榜样让全国的官员效法。然而,乾隆即位后,王士俊在河南的开垦却首先受到参劾,说他在河南任上虚报捏报开垦的数字。文章根据各种文献就王士俊向朝廷所上的报垦成绩进行梳理,以期说明开垦报垦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7.
德宗贞元末,韩愈贬阳山,旋因政局变化而待命郴州,考证而得韩愈于贞元二十一年的七八月之交至九月二十日之间待命郴州。考察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中“州家申名使家抑”诗句,韩愈待命郴州长达80余日的逗留,应是受到了湖南观察使杨凭的压制与阻扰。这主要是因为韩愈是永贞党的反对派,政治上的分歧使韩愈、柳宗元关系蒙上了阴影,而杨凭亦是柳宗元之岳父。韩柳关系上的变化,使待命郴州后的韩愈在创作上也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8.
在文学的政治功利性倾向上,柳宗元、刘禹锡、吕温等人认为“文”应该服务于“道”,但在“文”与“道”的具体关系上,他们的观点有异。任何文学团体都不能脱离当时的时代环境,永贞贬谪文人的文学观点也不是独立于中唐文坛之外的一家之言,他们是中唐文坛上最活跃的文学团体之一,其“文以明道”文学思想的提出与发展,与当时其他文学流派密切相关,尤其与同时期以韩愈为首的古文运动互为呼应补充。  相似文献   
9.
永贞改革是唐顺宗授意和领导的政治革新事业.王叔文集团在实行改革的过程中,既忠实地贯彻了顺宗的意图,采取了一系列利国利民的重大措施,又利用顺宗所赋予的权力,在组织方面塞进了许多党同伐异的私货.他们在思想舆论方面更是鼓吹祥瑞天命,利用神权迷信巩固政权.只有从政治、组织和思想等多方面来深入分析,才能充分了解永贞改革的全貌,避免片面性和简单化的弊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