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8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不应忽视无韵诗的价值--与张中宇先生商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韵律在中国传统诗歌中具有重要的诗学价值,但这种价值在现代诗歌中却出现了变化,韵律不再是诗之为诗的必要条件.无韵诗、散文诗创作出现了如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等大批优秀作品,国外如惠特曼、艾略特、波德莱尔、纪伯伦等也是公认的巨匠.本文针对张中宇关于韵律与中国诗歌繁荣的对应关系的观点进行了分析,并对中国新诗中的韵律与诗歌繁荣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何顿的抗日题材长篇小说《来生再见》,其写作的重心不在抗日,而在文革;作家关注的不是历史,而是普通人在极端政治条件下人性的挣扎。生存环境险恶严酷的抗战时期,主人公黄抗日能够应用自己的生存哲学虎口脱身,回到家中安静地生活;但在文革的政治环境下,他却被逼得装疯、吃屎,家破人亡,生活、人格肢解得体无完肤。作品通过这种对比竖起了一座文革无字碑,形成对文革无言的控诉。  相似文献   
3.
弥尔顿作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一位伟大的古典诗人,对英语诗歌的发展和成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贡献之一就是通过三大史诗的创作实践建构出了自己独特的诗歌语言风格——庄严体。以其三大史诗之一的《失乐园》为主要依据,在参考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想象/设喻/用典、音韵/节奏/诗体和拉丁风味的措词造句等三个方面对弥尔顿的庄严体进行了考察和分析。认为正是这种"庄严体"赋予了弥尔顿的诗作,特别是史诗《失乐园》,构思宏伟、语言典雅、音韵铿锵、意象瑰丽的特殊品质。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诗歌无正式"无韵诗"品种,并没有影响其繁荣和在世界诗歌中相当重要的地位;20世纪承认"无韵诗"为诗歌之后,中国诗歌并未获得预期的丰富和快速发展,反而经历了更多挫折.因此,不应高估"无韵诗"的诗学价值;把"无韵诗"认可为诗歌的合理性,及通过引进"无韵诗"推动中国诗歌丰富与繁荣的可能性,是值得怀疑的.  相似文献   
5.
玉米双棒率与空杆率是影响产量的两个因素,经调查研究表明:双棒率与种植密度有关,密度小,双棒率高,经测验差异显著;空杆率与密度无关,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英加登的“具体化”概念对文学作品做出了有效解释,但同时也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引发了人们对文学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7.
西方文艺理论中的"空白"观主要建立在对叙事文体,特别是小说的研究基础上."空白"观与亚里士多德的有机整体论密切相关,"空白"的运用是实现艺术有机整体性的一个重要手段,它体现的是现代主义的美学观念.与"空白"相似的是"空缺",其内涵却不同,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空缺"观体现的是后现代主义的美学观念,有机整体论是"空缺"观竭力颠覆的对象.  相似文献   
8.
空白是中西诗学理论的共享术语。两种空白观都关注言意关系,研究读者审美视界中空白的辅助性功能,体现出作家认识世界和表现世界的维度。文化语境的不同决定了中西空白内涵的不同。中国的空白观深受道教与禅宗文化的影响,以营造艺术的空灵境界为目的,以达到天人合一为指归。西方学者对空白的理解受到结构主义的影响,其思考也在这一框架下展开,主要研究空白与作品意义的关系,审美的指归是构建一个动态结构的平衡。  相似文献   
9.
对卡夫卡《城堡》的种种诠释正在系统地遗忘它作为小说艺术的本来面目。读者反应理论把阅读看作是对文本召唤结构的响应和参与,而作品的意义就在于文本与读者之间互动的事件本身。在对《城堡》的阅读中,读者的阅读行为将与K的寻求乃至人生中的等待构成一种相互阐释的呼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沈从文绝对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作家。他的作品丰富、体式多样,而最能代表他创作艺术水准的是他的小说,特别是他成熟期的许多小说。这些小说的结尾留下了许多"空白",这些"空白"既包含着传统的美学意蕴,又体现了沈从文对现代文明的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