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4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22篇
管理学   10篇
民族学   20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200篇
理论方法论   38篇
综合类   1093篇
社会学   24篇
统计学   6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有观点认为,马克思哲学相对于本体论而发生了“生存论转向”。实际上,“生存论转向”仅仅是指海德格尔对希腊生存论哲学的恢复。而无论是从哲学观还是从整个现代性的世界观特征上看,马克思哲学都是在本来的意义上就是生存论,即“原始”的生存论。  相似文献   
3.
广告修辞新奇巧妙 ,独出心裁 ,凝聚了广告作者的丰富而非凡的想像力 ;广告语篇中恰当而巧妙地运用修辞格不但使广告语言生动活泼 ,言简意赅 ,或节奏感强 ,很有力量 ,而且深刻地描绘或强调广告商品或服务的特征、特性与功能 ,有助于创造其美好形象 ,促进广告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4.
从把握时机,掌握力度等方面提出遵循以学生为主体原则,符合学生认知过程的需要,同时保证语文教学按自身学科性质完成教学目标,在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发展的前提下,把握运用信息技术的最佳时机达到教学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5.
意象是诗歌的生命。鲁迅诗歌使用了大量的审美意象,融贯中西与古今文化诗学,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体系。鲁迅诗歌意象为六种类型,以三组对立的形态出现,即:历史性意象/现实性意象;东方意象/西方意象;社会性意象/人化自然的意象。这些意象的使用,昭示了鲁迅忧国忧民的伟大人格,并形成鲁迅自己独特的诗风。同时,他的诗歌与我国传统诗歌相比较,具有鲜明的现代性,与后起的新诗相比,又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诗学的底蕴。  相似文献   
6.
以古代文学的典型判逆女性形象为依据,以社会发展、文化演进和妇女解放为历史背景,分析和论述了中国文学中女性形象之女性角色、女性精神追求的变化及文化意义,女性自我意识的逐渐觉醒和妇女解放的发展趋势的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7.
清代评论者对钗黛形象的理解与阐释,是<红楼梦>无限发展的接受链条上的第一环,他们对钗黛形象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后人理解的基础;他们对钗黛形象理解的丰富性和差异性,以及在评论过程中流露出的强烈的主体心态,其背后复杂的原因值得我们探究.  相似文献   
8.
选择Landsat 1986.6和2002.6两个时期的TM影像,经过多波段彩色合成处理,在分析居民地等多种地物的光谱特征及谱间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居民地信息提取的光谱模型,提取并制作了两个时段的居民地分布图.在此基础上,简要分析了胶东半岛龙口市近20年来居民地动态变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论人与自然的本原性和谐--自然之所以美的一个重要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的种种自然美理论 ,特别是“自然人化”说都程度不同地忽略了自然之所以美的一个重要原因 :人与自然的本原性和谐。它是人与自然的一种主要由血缘决定的自然而然、发自内心、不言自明、近似本能性的特殊的情感关系。“黄金时代”史前研究为其奠定了史前史的发生学基础 ,“归依体验”理论为其提供了审美心理学的印证 ,“回归自然”的主张和实际行动为其出具了历史实践证明 ,著名思想家的代表性论述为其积累了极富启迪的思想资料。  相似文献   
10.
西方现代性源起的中国灵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形象曾经作为西方现代文化乌托邦精神的象征,参与构筑西方现代性经验.中国形象进入西方现代文化,先后出现了"大汗的大陆"、"大中华帝国"、"孔夫子的中国"三种形象类型,经历了器物、制度、思想三个阶段.马可·波罗时代强调的是物质上富强的中国形象,门多萨时代强调的是制度上完善的中国形象,伏尔泰时代强调的则是一个思想上具有深刻启蒙意义的中国形象.在西方现代性经验中纵深研究中国形象,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现代性是一个跨文化空间生成的概念,正如中国现代性离不开西方的启蒙,西方现代性中也有中国灵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