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52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14篇
丛书文集   102篇
理论方法论   21篇
综合类   309篇
社会学   49篇
统计学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罗贯中与《三国演义》《水浒传》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8月在山东泰安召开,与会中外专家学者就《三国演义》《水浒传》的版本与成书过程;罗贯中的籍贯问题;《三国演义》《水浒传》人物形象、思想文化内涵;小说艺术的运用以及《水浒传》《三国演义》的小说评点、传播、接受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热烈而又和谐的讨论,提出了许多新见解、新观点,为《三国演义》《水浒传》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拓宽了道路。  相似文献   
62.
让猪八戒领色是《西游记》对艺术形象塑造的需要,但为何偏偏要安排他投资猪胎成为猪的模样呢?本文从四个方面就猎八戒贪色之缘由作了论考:(1)猪的生殖力强,生殖力强则性欲强,它使古人产生了对猪的生殖力崇拜。(2)猪的食量大,在食色互渗观念影响下,古人认为猪的性欲也强;(3)猪是水神,雨神,云神和雷神,水,雨,云,雷同性事相关,猪有领色之性。(4)猪可兆婚媾,在占卜中,猪是生殖和色俗的象征。  相似文献   
63.
《阅读与作文》2014,(3):38-39
"黑脸张飞"从何而来隋唐民间木偶戏给张飞画了历史像。"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三国演义》中对于张飞的一段经典描绘流传广泛。最早出现张飞有胡须且不同于常人胡须的记载,并非正史,乃隋唐民间流行的一种文艺形式,叫水上木偶戏。张飞的木偶形象是一撮撮横在脸上的胡须,以至于孩子们看到了感觉滑稽。李商隐用诗歌生动地记录了这一情景":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  相似文献   
64.
刘建民 《北京纪事》2014,(12):102-103
如今在潘家园等旧货市场,小人儿书已成为重要的收藏品。收藏的价格也一路飙升,一本1950年出版的《小二黑结婚》连环画,价格已高达千元。《三国演义》连环画的价格30年涨了500倍。回忆起来,这些天价的小人儿书,在40多年前确是我儿时的伙伴儿,它曾给我儿时的生活带来无限的欢乐。  相似文献   
65.
“道”是中国文化重要概念之一。在文学作品的境外传播中,译者是否能准确理解“道”的语内含义,处理好与之相伴而生的文化迁移,对考察中国文化的境外传播十分重要。以罗慕士《三国演义》译本中对“道”的处理为例,译者一方面最大程度地保持了“道”的价值守恒,但因主流意识形态的大不相同,在文化迁移过程中“道”又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价值疏离,打上了基督文化的烙印。  相似文献   
66.
杜贵晨 《南都学坛》2002,22(6):55-58
历史上东原即山东东平。从《三国演义》多种明刊本署名等情况看 ,其作者为“东原罗贯中”即山东东平人 ;《三国演义》、《水浒传》也有多处内证共同表明其作者罗贯中为“东原”人 ,而非“太原人”。近百年来被抬得很高的“太原说”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67.
泪水凝成的刘备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国演义》以泪水作为真情的外化和仁德的标志,构成了刘备形象的鲜明特征。他用真情感召天下英雄,用仁德赢得百姓拥戴,虽然他的帝业被泪水浸洗得失去了辉煌,但他却因此而被定格为道德完人。  相似文献   
68.
何满子不仅学养深厚、治学严谨,而且禀持良知而履行着社会批判职责。其最有力度的社会批判,是就我国当代文艺史上的理论、事件所做的辨析,其中涉及的都是重大而敏感的问题。比如,伸张文学的自由精神,为文学的独立性所做论证,揭露实用主义政治尤其是权力政治对文学的摧残等等。  相似文献   
69.
20世纪以来,关于《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的研究,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其研究内容,主要涉及曹操形象的审美认识价值、“为曹操翻案”,以及《三国演义》的不同版本中曹操形象的差异等;近20年来,研究者则主要运用新的理论视角来透视、解读曹操形象,这有效地拓展了曹操形象研究的审美空间。不过,回顾百年来的曹操形象研究,虽然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但也由此引发了一些耐人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70.
《三国演义》关羽形象所表现出的忠义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对“忠义”的颂扬,主要是通过成功塑造关羽这一被清人毛宗岗称为“义绝”的典型形象来实现的。关羽主要是尽忠义于某一个人,就是他“朋友而兄弟,兄弟而君臣”的刘备,还有较浓的知恩图报的思想,当关羽的忠与义处于矛盾对立时,往往是朋友之义、兄弟之义高于一切的。所以,关羽的忠义被统治阶级利用来麻醉人民,使他效忠于统治者。而下层群众看重的则是关、张、刘三人“誓同生死,祸福共之”的义气,表现了人们要求摆脱世俗生活中“重利轻义”的偏见而追求真情实谊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