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7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33篇
管理学   407篇
劳动科学   40篇
民族学   125篇
人才学   69篇
人口学   17篇
丛书文集   576篇
理论方法论   221篇
综合类   1603篇
社会学   410篇
统计学   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184篇
  2012年   178篇
  2011年   209篇
  2010年   238篇
  2009年   284篇
  2008年   192篇
  2007年   407篇
  2006年   698篇
  2005年   336篇
  2004年   211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批作家和杂志记者通过“黑幕揭发”在美国发起一场旨在揭露社会腐败现象的新闻报道和文学创作运动。这场运动促进了处于转型期美国社会的全面变革,同时杂志业也迅速崛起与发展。今天的中国也在经历着社会转型,遇到了黑幕揭发作品所揭露的社会问题,黑幕揭发运动对于当代中国杂志的发展仍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2.
鲁迅小说藉着独特的形式,用精神分析法,以"不和众嚣,独具我见"的思想和艺术风格,把他对人生、社会、新事物的看法和感情表现出来;郁达夫的<沉沦>与佐藤春夫的<田园的忧郁>在叙事时间、叙事体态和叙事语式上表现出多种相似的审美特性,但是,文化特质的差异,使他们的作品又表现出了不尽相同的生活内容和社会内容.  相似文献   
43.
医学     
中国《齐鲁晚报》:阑尾并非一无所用;英国《自然》杂志:破译7号染色体有助健康;英国《自然》杂志:青蛙卵能抗人体细胞老化;美国《公共健康》杂志:吸烟使记忆力受损;  相似文献   
44.
编读语录     
《人生与伴侣》2008,(12):63-63
一热心读者打来电话,在简单论述了杂志的风格之后,怀念起十年前的杂志。王琳热心地说:那您说的应该是老版了。  相似文献   
45.
许凤才 《中州学刊》2008,(2):211-216
痛击"新月"派的挑战,创办<奔流>杂志,探讨无产阶级文艺理论的实质和内涵,团结"左翼"作家结成统一战线,争民主、争自由、抗日救国,是郁达夫和鲁迅携手的目的,同时也是他们在上海时期的主要生活内容.  相似文献   
46.
高校招生纠纷可诉化与高校的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招生纠纷即将由不可诉变为可诉,其法理基础是高校作为特殊公法人,其招生行为具有行政行为的属性.高校在招生中要承担依法招生、公正招生、遵守招生合同等义务.高校因招生纠纷被诉的主要事由包括进行虚假的招生宣传、招生政策不合法、不按公布的规程录取考生等.为应对招生纠纷可诉化,高校既要在诉讼出现时积极应诉,更要注意避免被诉.高校避免因招生纠纷被诉的主要措施包括树立依法招生的理念、重视<招生章程>的制订与发布以及规范招生行为.  相似文献   
47.
《娇红记》的美学特征及文化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娇红记》是元代艺术成就较高的文言小说。在元代特定的文化语境下,《娇红记》形成了两个突出的美学特征,即戏剧性审美和悲剧质性。元代特殊的文化政策及繁荣的戏曲文化孕育滋养了这两种美学特征的形成。  相似文献   
48.
鲁迅和巴图孟和(蒙古族)是中国不同时期的作家。但是,他们的作品《阿Q正传》和《红鼻子罗敦》有很多相似之处。本文主要运用类型比较法对这两篇小说的艺术特色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49.
《释名》中有的词,《汉语大词典》虽予以收录,但未释该书用例之义。现试举数例,略作考释。  相似文献   
50.
报纸副刊是文学与传媒结合的产物,兼具了文学与传媒的双重特点.台湾<联合报>副刊继承与发扬中国报纸副刊"名家办刊"与"文学摇篮"这两大文学传统,在传播的空间构建想像的文学社群,用传播的方式培育时代的文学新锐,并在50年风云变幻中不断调整自己的社会角色:从"文学的伊甸园",到"启蒙的前沿阵地",再到"精致的文学堡垒".其主编从"文学的园丁",到"媒体英雄",再到"新文学的守门人".<联合报>副刊不仅折射出台湾社会变迁的历史轨迹,也为世人留下了文学与传媒互动关系的经典个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