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0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23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1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73篇
理论方法论   57篇
综合类   1057篇
社会学   52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180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51.
关于庄子故里问题,历代皆有学者考证,此一公案绵延至今。截至目前,就庄子故里归属有四说:其一为楚地说,其二为山东东明说,其三为河南商丘说,其四为安徽蒙城说。庄子故里楚地说有一定的合理性及依据,论证逻辑有三:一是考察楚国沿革,由吴起变法到公族消杀北迁;二是对庄子职业和身份的进一步认定;三是屈庄合证,南北文化心理的差异。通过对庄子故里考释获得其在荆楚大地获取的思想渊源、精神底色和价值关怀,以探求庄子、道家、荆楚大地之间的关系及其思想脉络。  相似文献   
952.
"混沌""梦幻"是洪荒时代人类对宇宙的总体印象,也是人类早期思维的主要特征。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理性思维能力的增强,"混沌"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留存在人类意识的深层,并在梦中或在梦幻艺术中得到再现。《庄子》以大胆的想象构建了一个梦幻艺术世界。在庄子的梦幻艺术世界中,事物的形象具有模糊性和不可捉摸性;一事物可以由动物幻化为他事物;万物交织在一起界限不清;梦境和现实界限不清。《庄子》不是对日常生活的模仿,而是对混沌原始意象的艺术再现,是人类心理深层对模糊的、非理性世界的呼唤。《庄子》"梦幻艺术"的意义在于引领接受者超越理性和伦理道德的约束进入集体无意识深层,回归"混沌"记忆和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953.
《庄子》“真假之间”语体风格生成机制有四“:正言若反”包括以虚为实、以无为有、以奇为正的书写策略,须通过反向追问,剥离表象灰尘,由能指到所指,全面认知事物“;三言手法”指以寓言弥合交流的隔阂,以重言增强言语的权威性,以卮言瓦解世俗之言,将真道显扬于虚象之中“;巧设对话”是打破时空来虚构对话叙事场景,构成思想喻体“;以文为戏”是以游戏态度选取题材,以虚实结构编织文章。这四种书写策略无不是从负面或反面进行语言表达的,诚为庄子独异的语言策略,指示读者须穿过“表层所指”达致“深层喻指”。  相似文献   
954.
李白的《将进酒》表达的不是传统理解意义上的"怀才不遇"之悲愤,从流水意象的隐喻、文本的内部叙述、文本互文性、诗歌的叙述对象、作者的身份等方面考量,《将进酒》抒发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形上悲歌,是道教徒视野观照下对生命有限性的痛苦及其超越方式的形上追问。这种对生命的悲慨与追问也是魏晋诗歌中有关生命悲歌主题一种传承。  相似文献   
955.
该文通过解释《庄子.寓言》篇庄子与惠子的一段对话,证成庄子晚年悔意问题的存在,由此揭示出庄子思想与人生复杂性的一面。论文联系到孔子晚年相类似的价值立场的转移,讨论了在中国文明的现世人间的一元世界里,其思想和人生所特有的价值立场的摇摆、转移问题。  相似文献   
956.
《齐物论》提出了《庄子》全书的理论宗旨,即万物虽然作为个体各有特殊性,但在道的高度上他们没有轻重、先后、优劣之分,并在道中相统一。与"齐物"相反的状态就是"分",在现实中表现为是非之辨与善恶之别。庄子认为"分"是世间一切混乱的根源,因为"分"意味着局限性、确定性,而这种暂时的以不确定的标准确立的分别,是违背最终的道的。这种拒斥"分"的思想在今天看来也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957.
老庄语言观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老子》、《庄子》二书中提出的“道不可言”、“言不尽意”、“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大辩若讷”、“不言之长”、“得意而忘言”等分题的分析,综合考察了老庄的语言观及其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958.
道家发展到庄子阶段 ,其研究重点也由自然本体转向了生命本体。庄子在中国思想史上首次提出了关于个体存在与自由的问题。制度规范与社会秩序的崩溃 ,促成了庄子内在人格的觉醒与追求。庄子认为要求得自由 ,达于逍遥 ,必须抛弃文明与人生所造成的负累 ,与“道”沟通为一。庄子以“道”为理想目标 ,以“文明之灾”、“人生之蔽”为对象物 ,以“逍遥游”的修炼境界为纽带 ,完成了其超越观的理论构架。但由于时代及其自身的局限 ,使这种超越仍不免留有复古、宿命和阿Q式自慰的痕迹  相似文献   
959.
陈志刚 《兰州学刊》2008,(Z1):163-165
《庄子》与艺术精神存有会通早有研究者指出,但主要以一种特定的艺术形式来阐发《庄子》中蕴含的艺术精神,似有所局限,笔者不揣鄙陋,拟对这个问题再作一些思考。文章首先论述《庄子》与艺术精神存在会通。其次,详细探讨了《庄子》人生论向艺术精神的接近及后世艺术、美学对《庄子》艺术精神的发现过程。最后,举出中西方艺术、美学中与《庄子》呈现的艺术精神相近相似甚至就是受其影响的文学现象和艺术理论,意在证明《庄子》一书确实蕴含有丰富的艺术精神,应该引起《庄子》和艺术研究者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960.
这是一本很不好读的书,首先是因为我对庄子的无知.一个对庄子无知的人,读一本旨在还原庄子的书,它的难度可想而知了.陈村说,读这本书要十目一行,是这样,我在读的时候就经常翻回去.苦啊,赶上高考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