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072篇
  免费   968篇
  国内免费   283篇
管理学   3839篇
劳动科学   258篇
民族学   733篇
人才学   908篇
人口学   264篇
丛书文集   11397篇
理论方法论   2506篇
综合类   23195篇
社会学   4556篇
统计学   667篇
  2024年   143篇
  2023年   616篇
  2022年   627篇
  2021年   724篇
  2020年   670篇
  2019年   560篇
  2018年   336篇
  2017年   592篇
  2016年   660篇
  2015年   1218篇
  2014年   2680篇
  2013年   2262篇
  2012年   2418篇
  2011年   3395篇
  2010年   3505篇
  2009年   3629篇
  2008年   4585篇
  2007年   3749篇
  2006年   3504篇
  2005年   2862篇
  2004年   2279篇
  2003年   1745篇
  2002年   1596篇
  2001年   1379篇
  2000年   870篇
  1999年   545篇
  1998年   270篇
  1997年   234篇
  1996年   207篇
  1995年   124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31.
席勒艺术形式原理及其历史意义迄未得到足够重视与全面阐释。"形式消除材料"实即"形象消除生活"。它暗含内容与形式统一基础上的形式优先原则。其历史意义主要在于审美现代性的开辟及艺术形式的张扬。  相似文献   
232.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等都离不开色彩的影响,色彩最易影响人们的知觉、心理与情感。人们对色彩的感受可分为直接性心理感应和间接性心理感应。由于个人经历、性格、修养、喜好、习惯甚至性别的差异,人们对色彩的反应有所不同。色彩艺术对人的心理健康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233.
作品<马丁·伊登>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杰克·伦敦的一部自传体小说.主人公马丁是一个悲剧性人物.他出身贫苦,却向往上流社会的体面、豪华生活,他为之苦苦奋斗,最终名利双收.可是功成名就后,他却没有了兴致,并感到生活对于他是一种痛苦.马丁心灰意冷,毅然走向自己最后的归宿.这是他梦想幻灭后的选择,也是"美国梦想"幻灭的结果.  相似文献   
234.
李準的<黄河东流去>着意描写河南侉子的性格、气质,从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功能系统刻画中原乡土文化心态,从而较深刻地开掘了中华文化之内核和精神,彰显了中华魂、民族魂.作品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首次创造性、大规模地提供了侉子形象系列,揭示了中原农民总体特征.在侉子群像中一批具有一定典型性的人物均系回族,作品开创了蒙古族作家写回汉民族,通过多民族群体心灵展开大中华魂的先河.新时期伊始,农村题材小说的现实主义回归多体现在对农村生活和农民命运的真实反映,<黄河东流去>则注意展示心理精神.由于社会理想和价值尺度比较陈旧,作者对民族魂的开掘缺乏深度.  相似文献   
235.
发展是硬道理,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遇到的问题,这是从改革开放实践中得出的一条重要经验。社会的发展是有代价的,对不可避免的必然性代价,我们应持的正确态度是尽量减少,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发展,而对人为性的代价,则应通过完善工作法规,提高工作质量,减少工作失误来尽力加以克服和消除。  相似文献   
236.
《阅读与作文》2003,(8):40-40
  相似文献   
237.
讨论了编辑形态的概念、编辑形态的划分以及关于编辑形态的争议。  相似文献   
238.
文章从三个方面分析和阐述了江泽民有关哲学社会科学重要性和基本功能论述的重要意义,认为它进一步凸显了哲学社会科学在促进生产力发展、促进人的发展、推动社会整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39.
小说《沙家浜》发表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成为近年来遭到批评最多的文学作品。但是本人认为 ,无论是京剧《沙家浜》还是小说《沙家浜》都是基于史实之上的虚构文本。前者中的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的“神化”色彩 ,但文本的社会价值取向却与中国革命的现实走向相一致 ,这种复杂的形态是建国后 17年文学普遍存在的现象。而且 ,把虚构文本与史实对号入座的本身便是错误的。小说《沙家浜》对这种神化和复杂的形态进行了彻底颠覆。这既是对传统意义上的英雄主义、理想主义的消解 ,又是向世俗主义的复归 ,在某种程度上暗示着消费主义时代文学的走向。小说《沙家浜》毕竟是文学文本 ,对其创作中的得失 ,应该而且必须要用文学的标准并在文学的范畴内进行讨论和争鸣 ,任何超出文学范畴的争鸣或者批判都是违背文学的自律性的  相似文献   
240.
张清 《人文杂志》2002,69(1):56-59
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文化思潮 ,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后现代可以使我们重新选择位置、立场和思维 ,在新的语境中阐述中国的法律发展。后现代主义向现代法学传统发起了有力的挑战 ,我们必须认真应对 ,在法律主体、法律的不确定性和法学研究范式转换等方面汲取有益的养分 ,探索我国法制建设和法律发展之路 ,创造更加公正、合理的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