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28篇
社会学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正《明天不上班》歌词摘录老子明天不上班,闹钟响也不用管,最烦每天清早八晨听到闹钟在那喊,睡都没有睡醒,脑壳都是负的,人是木的。——关于早起来到公交车站,人多得爆看到就烦,然后上车马上堵起嘛,车动都动不到嘛,公交车上放些广告嘛,唱歌还跑调嘛。——关于交通见客户要穿长裤哪怕三十多度,平常看到客户要笑,态度必须好,不然票子拿不到。——关于工作老子明天不上班,衣服裤儿随便穿,想咋懒我就咋懒;老子明天不上班,不用见客户装孙子,可以活出一点真实……最近,一首用成都话唱的rap版《明天不上班》火遍了上班族的微博  相似文献   
22.
《灰色星期三》作为艾略特皈依英国国教后发表的第一首诗歌,反映了诗人的信仰追求和精神挣扎,在艾略特的诗歌创作历程中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但是,国内学术界对这首诗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关于这首诗的深度论文不多。本文将分析但丁《神曲·神曲篇》与《新生》中类比手法在这首诗中的运用。本文认为,艾略特在《灰色星期三》中除了从天主教仪式和安德鲁斯布道文寻找最佳的诗歌结构和语言表达方式,还借用了但丁的《神曲·炼狱篇》和《新生》中的类比手法,将宗教体验和诗歌融为一体,创造出一种崭新的诗歌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23.
《神曲》的叙事中大量使用的“二度叙事”叙事技巧,形成了二度叙事故事文本结构。这些二度叙事的作用是:解释、承担主题等。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结构方式把梦幻文学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克服了大多数中世纪文学脱离现实的缺点。  相似文献   
24.
在中世纪与近代文化交界地带,但丁面对内在外在的价值纷乱,在其长诗《神曲》中完成了一次终极追寻。《神曲》包孕着人生永恒的矛盾与困惑,包孕着但丁对这种矛盾与困惑的深邃思考和探索。本文主要从现代读者角度出发,从社会、文化、艺术(形式)三方面去诠释《神曲》与现代主义文学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25.
但丁作为T.S.艾略特的前者诗人,但丁对于艾略特的诗歌创作影响重大。本文分析了艾略特的几首代表作品,探讨了但丁对艾略特诗歌的主题思想、语言风格以及诗歌理想的影响。从而可以看到艾略特诗歌的发展脉络也类似但丁的《神曲》,是一个经历了地狱、炼狱,继而走向天堂的历程。  相似文献   
26.
但丁是一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诗人和思想家,他站在新旧纪元的转折点上,把新旧两种思想交汇于一体.他的代表作<神曲>集中地反映了但丁所处的时代特征,充满着新旧思想观念的矛盾冲突,中世纪神学的旧思想与人文主义新观念之间的矛盾,并贯穿于整部作品.这种矛盾斗争具体地表现为人与神、形与魂、阳界与阴界、神学与人道的对立与交融,这种对立和交融又是紧紧围绕它的主题思想,及其自由思想和爱的思想而展开的.  相似文献   
27.
[摘要]作为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伟大先声和先驱,立于新旧时代交汇点上的但丁与站在新时代起点上的薄伽丘,他们分别在其代表作《神曲》和《十日谈》中,以其戟指中世纪神学的姿态和高超的艺术手笔凸显了他们震古烁今的人学思想。但两部作品的人学思想同中有异,也分别蕴含着两位作家各自不同的生命观照和历史审视,并在其人性观、道德观和爱情观等方面彰显出在历史的过渡和时代的超越之间的不同特质。  相似文献   
28.
老舍心仪但丁的《神曲》并以之为标杆,大力提倡“灵的文学”。旗人固有的伦理立场和对宗教的隔膜,使得老舍“灵的文学”的创作实践虽达不到但丁《神曲》的高度,却开拓了现实主义文学罕见的深度。  相似文献   
29.
语言与诗的内在关系是但丁诗学的一个重要课题。这种关系奠基于哲学-神学爱欲观。按照这种爱欲观,诗歌的源泉和本质是爱的启悟与运动;作为上帝赐予人类的礼物,语言本身和诗歌一样,有着属于它自己的爱欲和爱欲运动。语言和诗的爱欲运动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即由上而下的爱欲运动和由下而上的爱欲运动。正是在爱欲和爱欲运动的基础上,语言和诗在《神曲》中被内在地关联起来了。《神曲》从根本上说是一种诗与语言的爱欲运动;但丁诗学是一种“爱欲诗学”。  相似文献   
30.
在但丁的《神曲》中,水与土所象征的自然元素再现了但丁心目中救赎历史的图景,也参与了朝圣者的心灵旅程.因此在但丁的史诗中,关心水与土就意味着关心人的处境.这种为自然元素赋予精神寓意的写法来自《忏悔录》,在本质上,《神曲》是与《忏悔录》一样的精神自传,二者都隐含着螺旋式上升的结构.其中《神曲》中的上升方式是柏拉图的灵魂小宇宙学说与亚里士多德天体宇宙论结合的产物,在其中,心灵之旅的最后结局是人与自然的合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