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6篇
  免费   335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135篇
劳动科学   17篇
民族学   71篇
人才学   28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88篇
理论方法论   92篇
综合类   1120篇
社会学   243篇
统计学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67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87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83.
"剑"是阮籍<咏怀诗>中的一个重要意象,在诗中出现8次之多,它是阮籍英雄情结的象征,反映出在魏末政治高压下,阮籍仍然在苦闷中保持慷慨的底气,这是建安精神的延续.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评价说:"阮籍使气以命诗",这一具有气势的诗歌特点通过"剑"意象得以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84.
汪玥 《天府新论》2020,(1):149-155
比较神话学大师约瑟夫·坎贝尔在《千面英雄》中归纳的英雄冒险模式被好莱坞编剧们当作英雄叙事的蓝本,但是单一化的运用使得这个原型模式的重现逐渐僵化。通过对《权力的游戏》主人公雪诺的英雄旅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英雄未回归”结局,不仅是英雄对世俗世界的抛弃,更是编剧对文化工业中艺术作品单调性的一次挑战。编剧给英雄设置的伦理困境并不是随意为之,而是对俄狄浦斯情结的重现。该剧的结局将好莱坞长期遮蔽的英雄拒绝回归模式展现出来,却引发了网友的不满,由此可看出模式化的套用导致大众审美接受的单调性。然而,神话原型重述与运用的关键是发挥神话原型真正的力量,以提供人们解决心灵困扰和进行自我对话的途径,这要求重述者真正理解原型的脉络与蕴含。  相似文献   
85.
《东岳论丛》2018,(3):137-142
英雄是高度体现民族历史内生力量的精神图标和文化符码,他们不但能引领世界某方面的超常发展,而且能够改善人类的生命质量与精神品质。世界各国的"英雄史诗"忠实地留存了各民族的创世传说,艺术地呈现了人们的英雄崇拜;同时,不少传世诗人以"英雄知音"的高度一并名垂青史,跃升为精神世界的英雄或导师,开创了事功型英雄与通灵型英雄并立、行动者与记录者"同品"的先河,大幅度提高了文学经典的思想境界和人性情趣。这些诗文英雄不但能够超越时代,而且成为守护信仰、留存希望的精神英雄。将"英雄崇拜"和"理性品格"内化为一种"责任"和"荣耀",是20世纪世界文学在经历了两次人类大屠杀、多元化思潮的撕裂、市场化与高科技冲击等社会大转型后依旧经典迭出的内在性因素和主体性因素。作为当代一种难得的共识,文学要能给人希望、要有理想品格,深刻影响着世界文学经典的生成与传播。  相似文献   
86.
当代青少年英雄观现状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在什么时代,英雄崇拜都是时代高昂的主旋律。榜样教育、理想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利用英雄榜样示范作用帮助青少年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方面,我们可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本文通过两次开放性的调查,了解当代青少年“心目中英雄”的有关情况,并结合现状针对当前青少年教育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7.
鲁南 《老年世界》2014,(7):10-12
1956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根据著名作家刘知侠的原著拍摄的同名电影《铁道游击队》风靡全国,从此,“刘洪”、“王强”等众多抗日英雄在华夏大地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其中,“刘洪”的原型之一,就是铁道游击队的创建人之一、首任大队长洪振海。他生前率领铁道游击队“血洗洋行”、“飞车搞机枪”等许多传奇式的抗日故事,至今仍在鲁南地区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88.
李璐 《学术探索》2012,(5):139-141
从傅雷与张爱玲1944年形成对峙的文章的主要观点入手,阐明张爱玲小说中人物浓郁的英雄气质。张爱玲塑造的主要人物具有鲜明的共性:敏锐冷静的洞察力、细致精微的感觉和强烈的自省精神,不与周围环境随波逐流,认真努力想在物质或精神上抓住一点可靠的东西而最终失败。可以看出张爱玲对人生的思考和她的结论。  相似文献   
89.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霍尔顿诠释了二战后美国文学作品中典型的"反英雄"形象。霍尔顿追求生命的"本真",并有保护美好的愿望,但是他不具备英雄的气概和胆量,无法改变"非本真"的成人世界的虚伪和麻木,因此,只能在成长的不可逆转中矛盾挣扎,无法解脱。  相似文献   
90.
刘先福 《民族学刊》2017,8(6):54-59,113-115
爱沙尼亚是东波罗的海国家,其民族史诗《卡列维波埃格》世界闻名。这是一部诞生于浪漫主义时代,典型的“以传统为导向”的英雄史诗,它由F.R.克列茨瓦尔德根据民俗资料,用古老诗体形式写成。史诗的主人公形象在编写过程中也经历了从森林巨人到文化英雄的转变。本文试图通过对这部史诗的产生时代、搜集整理过程以及文本内容与主题等方面加以概述,来揭示英雄传说史诗化的历程,并讨论史诗对于族群认同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