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高华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3):72-77
帕慕克的创作一直秉持着“文化杂合”的观点,他试图在东西方文化的夹缝中为身份尴尬的土耳其寻找一条民族文化的出路,但是现实境遇的残酷,又迫使着他一次又一次地书写着“文化冲突”。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帕慕克“文化杂合”的突围之路很难说不是一种乌托邦式的想象。对于土耳其来说,一路向西的欧盟之路行不通,转身朝东的“一带一路”倡议未尝不是死棋盘活的更好选择,这也许是纠缠帕慕克多年的“文化杂合”观的正解。 相似文献
62.
文章通过分析并比较存在于传统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和后殖民文学文本中的杂合现象,说明杂合这一名词虽然最早是由现代主义论的研究学者提出的,而且后来主要应用于后殖民文学的研究,但实际上杂合现象在任何文本中都广泛存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三种文本中杂合成分的功能以及对翻译形成的挑战. 相似文献
63.
64.
文化杂合与失衡背景下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美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2(1):109-112
文化杂合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文化失衡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文化失衡会加剧文化的杂合,对弱势文化(包括价值观)造成冲击,同时文化杂合又有助于改变文化失衡的现状。面对文化杂合与文化失衡,译界应该避免狭隘的民族主义态度,利用杂合的积极面,共同探讨可行性措施。在翻译策略上,面向强势文化的读者的异化翻译具有积极作用。因此,正确地把握杂合的尺度是译者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65.
66.
土耳其的民族、文化身份一直是一个令人焦虑的问题。在奥斯曼帝国时期,人们认同于"伊斯兰"。在凯末尔改革时期,他们又把自己称作"西方人"。长久的"伊斯兰"与"西化"二元对立身份认知模式使土耳其饱尝文化冲突之苦。纵观土耳其的历史得失,以及全球化时代东方之国的处境,土耳其将长期处于"无所适从"的忧伤之中。 相似文献
67.
李梓铭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144-146
长春世界雕塑公园汇集了世界顶级雕塑大师三百多座优秀雕塑作品,然而,部分雕塑名称英译存在文化失真现象,严重影响作品对中西方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艺术价值。在此旨在探讨雕塑作品汉语名称四字词组的互文性特征,并根据杂合理论,以异化策略为主,归化策略为辅,纠正其存在的误译、错译现象,为中西文化交流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8.
张荣梅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4):140-142
通过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经对《水浒传》赛译本的分析,发现汉英隐喻翻译无论在语言文化层面上还是翻译策略上,其杂合都是必然而必要的。隐喻翻译应尽量保留原文的文化意象,在归化基础上对原文进行更多的异化处理,以此促进文化的多元发展。 相似文献
69.
戏剧翻译的目的有两个:作为文学文本和作为演出文本.这两个截然不同的目的导致译者们采取的翻译策略显然也是不同的,即产生了剧本翻译应向剧作者靠拢还是向目的语观众、读者靠拢的争论.本文突破戏剧翻译中这种二元对立的翻译思想,指出杂合思想的运用有助于在英语国家弘扬中国经典文化. 相似文献
70.
孙璐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107-110
杂合现象普遍存在于各学科领域,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与研究。在翻译领域,学者普遍认为杂合是两种语言、两种文化接触的必然产物。在对中国观众产生重要影响的美剧字幕翻译领域,杂合也显示出其优势,为影视字幕翻译研究带来了新的视角和启发,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积极的意义。杂合的美剧字幕翻译文本既丰富了汉语语言文化,同时又确保了译文的可读性,从而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相互交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