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12篇 |
免费 | 56篇 |
国内免费 | 16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74篇 |
民族学 | 64篇 |
人才学 | 19篇 |
人口学 | 4篇 |
丛书文集 | 804篇 |
理论方法论 | 92篇 |
综合类 | 1341篇 |
社会学 | 80篇 |
统计学 | 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46篇 |
2022年 | 50篇 |
2021年 | 61篇 |
2020年 | 79篇 |
2019年 | 54篇 |
2018年 | 28篇 |
2017年 | 40篇 |
2016年 | 50篇 |
2015年 | 102篇 |
2014年 | 160篇 |
2013年 | 120篇 |
2012年 | 168篇 |
2011年 | 176篇 |
2010年 | 180篇 |
2009年 | 164篇 |
2008年 | 194篇 |
2007年 | 184篇 |
2006年 | 130篇 |
2005年 | 117篇 |
2004年 | 95篇 |
2003年 | 73篇 |
2002年 | 54篇 |
2001年 | 48篇 |
2000年 | 43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348-361
晚清时期人与动物的关系,学术界研究的很不够。以牛为例,经济方面,晚清国人对牛这一动物最为关注的所在,主要涉及耕牛、出口、捐税、牛奶、牛业管理等方面;文学艺术方面,最主要的是绘画形式,其次才是文学形式;猎奇方面的记载,《点石斋画报》及《益闻录》较为突出;法律方面,多为案件描述,也有法令等内容;外国方面,主要涉及瘟病、交易、比赛、饲养等;动物学及医疗卫生方面,涉及到牛的特征以及饲养方法,牛的瘟病等医疗以及公共卫生等内容。此外,还有制造、学术、政治、哲学、社会等方面的记载。总之,晚清国人对牛的认知,视角多元,内容十分丰富。牛只是一个案例,其他如鼠、虎、兔、龙、蛇等,不胜枚举。人与动物的关系课题,是晚清乃至整个史学应该予以关注和强化的所在。 相似文献
102.
江轶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0(3):74-79
晚清立宪派作为改革力量在中国近代史上扮演过重要角色。江苏立宪派则是立宪派的中坚力量,以其自身优势意图引领和把握立宪运动的走向和动态。文章通过考察江苏立宪派的地域特征、人员构成和来源背景可以看出,江苏立宪派群体得以构建主要源于地缘因素与经济基础,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优越的经济条件及开明并保守的政治性格等三个主要特征也决定了其在晚清立宪运动中的政治心理与行为方式,从而使其作为一支重要的基层改革力量对晚清立宪运动的效果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3.
丁小珊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4):124-127,132
晚清地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经历了从一体管理到合作管理,再到专职管理的变迁,这两次转变过程反映了地方政府在社会管理中扮演领导者的角色,有不可替代性;亦反映了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中地方政府自身存在的矛盾性与不平衡性。从政府管理职能角度来探讨传统社会现代化变迁的研究较为薄弱,而其中鲜以个案城市为切入点。以重庆消防管理为视角研究晚清地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变迁,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社会从传统到现代的艰难转型历程。 相似文献
104.
晚清"新版"学人之诗是指是晚清以来受海外异质文化影响的一批"新式"学人创作的诗歌,他们把西方的政治思想、历史文化、风土名物以及"新"事物、"新"现象引入诗歌创作之中,开创了中国诗歌新的局面。晚清"新版"学人之诗大致经历了生硬扯入新名词洋典故、驳杂掺入西学、有机融入西学等三个阶段。晚清"新版"学人之诗兴起的原因必须从中国古典诗歌发展衍变的内部因素,以及晚清社会政治和学术思潮等外部因素来考虑。 相似文献
105.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62-65
唐玄宗开元时期择吏尚清。作为择吏标准的清衍生政治清风,政治清风又营造了审美风尚的清,审美风尚的清进一步影响了盛唐诗风的清刚。盛唐诗的清刚风格发展了魏晋六朝的清而比之更积极进取,影响了大历诗风的清而比之更刚正。盛唐诗坛的清刚风格与开元鼎新、大唐盛世、三教共融的清明社会相互参证,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06.
刘晓洲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85-94
晚清时期,由于现实的危机和西方民族主义理论的输入,清王朝的合法性危机再次爆发。梁启超戊戌维新后一度在是否采取民族主义立场的问题上动摇不定,1903年访美归来后,他接受了伯伦知理的国家学说。在革命排满思潮风起后,梁启超与革命派展开激烈论战,他将革命派的汉民族主义称为小民族主义,而将自己的合中国境内诸民族的民族主义称为大民族主义。实际上,梁启超这种大民族主义不过是由于西方民族主义理论本身的偏颇而采用的一种修辞,其实质是"国家主义"。中华民国这一现代多民族国家的建立表明国家主义的认同模式是基于历史和现实的更好选择。 相似文献
107.
浅析晚清商人尚武思想的历史作用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斌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3):29-31
通过对清末尚武思想兴起的时代背景、原因进行分析,认为尚武思想的产生是国内民族危机和国外尚武思想共同影响的结果;着重从商人组建军事团体和政治参与两方面论证了尚武思想对晚清商人及社会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8.
梁爱民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3):60-65
当"救亡"主题转变为"启蒙"的文化策略,小说在晚清被作为改良民智的渠道,承担起开化民智的重任,而被利用的小说却在客观上提高了地位,刷新了视小说为"小道"的传统观念;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尤其是西方小说的译介,拓宽了对小说文体的认识,小说在文学中的地位得到更明确的认可;以报刊、出版业为载体,以稿酬制度为推动,小说在通俗化和平民化的道路上,实现了其商品化,中国小说作家的主体意识得到增强,而主体的这种自觉意识成为中国传统小说观念迈向现代化的直接力量。 相似文献
109.
王新立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109-112
自上世纪初至今的百余年间,相对于其它时期的词体文学研究,晚清民国的词学研究一直处于缓慢发展状态。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受到的关注极少,只是"零星"出现在各类文学史中;八九十年代渐渐引起一些学者重视,但尚未形成体系;新世纪以来,晚清民国词逐渐成为诸多学者,尤其是青年学者的研究对象,研究成果呈渐趋繁荣之势。只是和唐宋词研究相比,仍然显得非常薄弱,无论是词作文本文献的整理校勘,还是词人词论的具体研究,乃至对这个阶段词史的宏观认识,都需要进一步关注和更加全面、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10.
曾国藩论赋以小学为本,着眼学问,强调用字精确;而立足现实关怀,视赋为经世之用,注重修身。这是其赋论思想的根基所在,由此衍生崇古重气、力追两汉的赋学风尚。赋体铺陈,落实在字,以小学为本,触及赋体创作“字本位”之语用考量。赋重学问,气行其中,可观才器,故可为致用之具。赋中之气,则须涵泳,故主诵读。曾国藩论赋不多,主见家训,洵为真切。因其出入桐城、调和汉宋、执掌国柄,所论影响深远。因着眼经世致用,于赋体特性所见不多。虽如是,仍足为晚清之世赋论的有力高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