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68篇 |
免费 | 26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62篇 |
劳动科学 | 2篇 |
民族学 | 29篇 |
人才学 | 54篇 |
人口学 | 12篇 |
丛书文集 | 283篇 |
理论方法论 | 107篇 |
综合类 | 996篇 |
社会学 | 532篇 |
统计学 | 2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8篇 |
2022年 | 23篇 |
2021年 | 19篇 |
2020年 | 32篇 |
2019年 | 30篇 |
2018年 | 17篇 |
2017年 | 25篇 |
2016年 | 37篇 |
2015年 | 106篇 |
2014年 | 171篇 |
2013年 | 137篇 |
2012年 | 129篇 |
2011年 | 152篇 |
2010年 | 170篇 |
2009年 | 191篇 |
2008年 | 161篇 |
2007年 | 179篇 |
2006年 | 130篇 |
2005年 | 103篇 |
2004年 | 63篇 |
2003年 | 39篇 |
2002年 | 45篇 |
2001年 | 42篇 |
2000年 | 34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3.
宋志宇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4,(11):91-93
文学伦理学批评是聂珍钊教授提出的一种文学作品批评的研究方法。在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下,对作品《廊桥遗梦》中男女主人公心理活动及其行为的伦理动机予以分析,揭示了作家通过该作品向读者所传递的至善至美的人之本性,即追求理想爱情和承担社会家庭责任的伦理道德,从而在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解读了该文学作品的传世意义。 相似文献
44.
45.
46.
爱的教育是育人需要落实的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爱无处不在,才能把真挚的情感从他们的内心深处唤醒.我试着选择学生能够接受的评语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爱,让评语成为爱的教育的重要媒介,借助评语让学生感受师爱,体验师爱,感恩师爱,引领学生步入爱的世界,凭孩子给教师评语写回信的特殊方式来实现和学生民主平等的心灵对话和情感交流. 相似文献
47.
伍丹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0(4):5-9
《爱历元年》的女性悲歌表明王跃文对爱情婚姻所持的依然是男权中心的理想主义态度。《爱历元年》揭示了秩序化的社会道德和理性的婚姻形式下,女性个体存在的孤独本质和对情爱的强烈渴望;展示了在激情的眩惑与理性的撕裂下,现代女性无法逾越的精神困惑和生存无奈。这种理性的社会秩序和个人的情感欲望之间的冲突,是对现代人生命自由和人类生存困境的探索与超越,它以具有鲜活生命体验的欲望书写和属己的生命经纬激发着人们的体悟和反思。 相似文献
48.
基于弗洛姆《爱的艺术》的理论,对弗洛姆的两个观点提出不同看法:一是针对"爱主要是给予不在得取"(Love is primarily giving,not receiving.)的观点反思爱的动机。爱的普遍动机在于得取被爱,这是由人的生存需求和社会本质决定的。被爱是去爱的根本动力,这才有助于人们在爱上积极主动给予。二是针对"博爱是一切爱的基础"(The most fundamental kind of love,which underlies all type of love,is brotherly love.)的观点反思爱的基础。博爱作为所有爱的基础,其非排他性与性爱的排他性存在矛盾。爱的基础不是博爱,而是自爱。一个人必须首先学会自爱,才有能力实现其他形式的爱。以自爱作为爱的起点,不仅有利于培养爱的能力,而且有助于使人走向成熟成就爱,使爱作为人类生存问题的解答具有人道主义和现实实践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49.
50.
汪民安的新作《论爱欲》是对西方思想史中爱欲观念的一次独特梳理。《论爱欲》集中凸显了西方思想史各个时期的爱的瞬间,这些瞬间打破了人世日常的乏味与俗陋,给予人之生命以无限尊荣。汪民安对爱的每一次书写,都是对我们当前之爱的一次审视,这促使我们不由得重新思考什么是爱与如何去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