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221篇
  免费   3028篇
  国内免费   623篇
管理学   16781篇
劳动科学   1671篇
民族学   2793篇
人才学   3095篇
人口学   2027篇
丛书文集   30208篇
教育普及   2篇
理论方法论   8051篇
综合类   55491篇
社会学   14119篇
统计学   3634篇
  2024年   815篇
  2023年   2942篇
  2022年   2046篇
  2021年   1942篇
  2020年   2181篇
  2019年   2338篇
  2018年   1179篇
  2017年   2066篇
  2016年   2635篇
  2015年   4075篇
  2014年   9483篇
  2013年   7667篇
  2012年   9360篇
  2011年   11888篇
  2010年   10156篇
  2009年   9944篇
  2008年   10916篇
  2007年   7857篇
  2006年   7993篇
  2005年   6768篇
  2004年   4948篇
  2003年   4877篇
  2002年   4346篇
  2001年   3501篇
  2000年   2497篇
  1999年   1046篇
  1998年   613篇
  1997年   482篇
  1996年   375篇
  1995年   249篇
  1994年   161篇
  1993年   108篇
  1992年   107篇
  1991年   90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3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社会治理”作为党的新兴执政理念,倡导“多元共治”的公共事务治理之道。伴随社会治理理念的持续发酵,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成为基层政府不断探索求新的试验田。在基层,社区居民、村落居民各自以不同的形式积极参与到公共事务的协商讨论中,涌现出多种多样的协商形式,为营造基层协商空间提供了制度化参与平台;但介于许多协商形式是长期制度实践的结果,其在程序化方面尚未适应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要求,加之基层社会治理主体在参与协商的过程中受传统“权威性自治”思维的支配,这在一定程度上了压缩了基层协商讨论的自治空间。因此,优化基层民主协商形式,维护并开拓基层协商空间,成为基层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一条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22.
唐代的"瑟瑟"是波斯、南诏和西域诸国官方用来进贡与贸易交流的一种珍稀商品。因其独特魅力,唐代诗人创作了五十三首"瑟瑟"诗,诗作中对"瑟瑟"既有传统释义的承续发展,又有首开先河的新兴释义。诗人将"瑟瑟"以物代色,借用其明艳亮丽的色彩转喻江水碧色、茶末鲜色、衣饰丽色、松竹青色等,极大地丰富了诗歌创作色彩层次,并提升了唐诗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23.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双减”政策对家庭教育支出的影响。研究表明:“双减”政策实施后,学科类辅导课支出的减少情况相比兴趣类辅导课更为显著,有效减轻家长的教育支出压力;学生完成作业时间的减少情况显著但不明显,略微减轻子女的学业负担;“双减”政策的实施对于多子女家庭减轻义务教育支出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24.
历史上"中国"一词具有地理的、民族的、文化的、政治的含义,历史上的"中国"认同亦指向这几个维度,它们常常交织混杂在一起,互为因果、密切关联,在历史上因时因地因族而异,在不同情势下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交叠性"。清前期从努尔哈赤到乾隆时期的"中国"意识和"中国"认同在统治者深入思考夷夏问题和正统问题中不断强化,"中国"一词的"国家"内涵日益凸显并逐渐成为清人国家认同的自然符号。清前期的"中国"意识和"中国"认同在中华民族和中华民族认同形成进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为中华民族从"自在"走向"自觉"做好了历史准备,为中华民族在近代实现整体认同提供了现实可能。  相似文献   
25.
一"多系统论(Polysystem Theory)"(也译作"多元系统论")[1]是以色列学者伊塔马·埃文-佐哈尔(Itamar Even-Zohar)教授从20世纪70年代左右开始就在其著作中提及并不断完善的理论。该理论以20世纪20年代俄国形式主义为基础,认为文学和文化等社会符号现象都是一个开放式的多系统(Polysystem),即一个系统网(Network of Systems),包括具体与抽象现象之间的各种关系,这些现象里  相似文献   
26.
道家的社会和谐理念是自然型的,与儒家的伦理型和谐理念形成了对比。但从比较的视角来看,道家与儒家的社会和谐理念在忠信、贵和、民本、风俗淳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是直接相通的。道家主张的自发式秩序、柔性秩序、生态文明与儒家所体现的教化性命令式秩序、刚性秩序、礼乐文明相反而相成,形成互补性结构,有一定的现代价值和现代化空间。  相似文献   
2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获得前所未有的飞跃发展,而社会结构却明显滞后于经济结构,社会管理中的各种问题和矛盾日益凸显,社会结构基本呈现亚稳态特征。当今社会建设的核心是创新社会管理机制,优化调整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28.
谭秀  曾群华 《城市观察》2015,(5):173-182
本文旨在通过对湘潭市流动人口的实地调查和文献分析法所获得的资料,以数据分析为基础,总结出湘潭市流动人口的基本特征,研究对象是流入到湘潭市的人口,主要以农民工群体为主。以湘潭市流动人口的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分析为基础,结合政府在流动人口社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创造性地提出流动人口社会管理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29.
了解城市青年对社会群体间冲突的感知,并找到产生这种冲突意识的根源,对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有重要意义。公平感是影响城市青年社会冲突意识的重要因素,以往学者未关注的信任因素也对冲突意识有显著影响,特别是"政治信任"和"一般人际信任"因子,所以,对政府权威机构的信任和社会一般他人的信任都可以有效降低城市青年社会冲突意识。  相似文献   
30.
[提要]涉罪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从地方试点到全国推广,以特殊预防、社会控制和修复关系等理念为制度着眼点,蕴含着人文主义的善治观,可有针对性地矫治涉罪未成年人并回归社会,可有效控制涉罪未成年人的羁押率与重犯率。然而,通过问卷调查与实地考察可窥见,司法实务中社区矫正存在着矫正主体不明与矫正举措单一,尚未形成有针对性的矫正项目与矫正组织,以及缺乏相应的惩罚性措施与配套性机制等问题。针对践行障碍,有必要走社区矫正的善治之路,明确矫正主体的权利义务,实现矫正内容的实质化,建构全面、科学、专业化的矫正项目和风险评估体系,设立递进式惩罚性措施以及完善基础性设施等,逐步实现社区矫正从“技术性改良”走向“制度性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