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1篇 |
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8篇 |
民族学 | 4篇 |
人才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119篇 |
理论方法论 | 11篇 |
综合类 | 165篇 |
社会学 | 7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18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17篇 |
2011年 | 20篇 |
2010年 | 24篇 |
2009年 | 17篇 |
2008年 | 14篇 |
2007年 | 25篇 |
2006年 | 20篇 |
2005年 | 13篇 |
2004年 | 18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33.
祁和晖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4(1):212-216
在苏门君子眼中苏轼才识首先不是辞章 ,而是道德学问 ,苏轼才识具有扬马以来的蜀士风范。苏轼对汉唐以来文化学术及历史经验皆有深刻独到的总结。仅以辞章家视苏轼是一种误解。 相似文献
34.
张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3)
中国古代文学,简而言之,是中国古代文人社会、人生态度的反映,一是对政治的态度,一是对生活和做人的态度,它们是相互统一的。这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促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两条清晰的发展轨迹,一是经世致用的文学,表现为对道德、政治理想的建构,“六经”是其源头;一是以《楚辞》为先祖的抒情风格派,表现中国古人对个体人性的净化,对真善美的追求。这是由中国文化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明白于此,我们对《诗经》中的“雅”“颂”部分、对汉大赋,才会给予客观的、历史的评价 相似文献
35.
顾炎武关于<春秋>经传的研究,无论是对<春秋>之义考释,还是对<春秋>三传的论证,以及对杜<注>的补正,均集中地反映了他求实征验的治学风格与经世致用的学术精神;而他的<春秋>经传考证的学术方法,则开启了乾嘉考据学.他的以<春秋>经传考证为代表的经学成就,开创了清代新经学.他的治学主张、方法及成就,共同形成一代学术范式. 相似文献
36.
王俊才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7(2):40-43
以顾宪成、高攀龙为首的东林学派,针对明末的政治黑暗和学术空疏,讲学议政、急当世之务,提倡学以致用。东林学派开创的经世致用学风,对整个十七世纪的学术思想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7.
张栻的礼学思想,是其新儒学体系的主要构成部分。张栻传道、济民、修己的礼学思想对南宋地方精英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引领作用。他追求经世济用的新儒学,认为士大夫担负着礼之兴废的重责。他主张从人事之礼中体认天理,强调以礼作为培养士人、养成风俗的重要手段。张栻终其一生都在学礼,对礼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的态度。 相似文献
38.
李岩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3,(6):100-102
"六经皆史"是章学诚在其《文史通义》的卷首提出的重要论断,关于这一命题,学术界说法不一。本文试从四个方面即"六经皆史"的提出、内涵、意义及阶级实质来通观章学诚"六经皆史"的全貌。通过具体论述认为,"六经皆史"是章学诚经世致用史学思想的核心,它是以持世救偏的姿态出现的,是封建社会后期的一种社会思潮,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39.
江兴祐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4(3):80-81
如果不是林怡教授惠赠《林雨化诗文集》(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年6月出版),那么以笔者的有限阅读量,对林雨化诗文的了解几乎是一片空白。而在当时,至少在闽文化区域,林雨化在学术、文化、道德等方面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他不仅与名宦龚景瀚、梁上治为同科好友,而且与郑光策、林宾日为挚交,时有诗文往来。更为重要的是,他所倡导的“经世致用”的为学精神直接而深刻地影响了后学如陈若霖、梁章钜、林则徐、陈功、林瑞春诸人,以致出现闽文化群星璀璨的局面,这是不得不令后人深思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40.
吕振羽的史学研究气势恢弘,独树一帜,始终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方向,以历史辩证法为根本方法,以经世致用为研究动因,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特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