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1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1篇 |
劳动科学 | 1篇 |
民族学 | 2篇 |
人才学 | 9篇 |
丛书文集 | 20篇 |
理论方法论 | 5篇 |
综合类 | 76篇 |
社会学 | 20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1年 | 2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18篇 |
2013年 | 24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6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2篇 |
1997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32.
何世杰 《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2003,16(2):194-198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爵士时代”的作家弗·斯科特·菲茨杰拉镕的代表作。许多评论家认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主角是盖茨比,其实小说中的主人公有两个,一个是盖茨比,一个是尼克。因此,《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篇有“二元主角”的短篇小说。盖茨比代表了精神荒废,进而说明了美国梦的贬值与破灭;而尼克代表人们对道德成熟和精神成熟的企盼,是传统道德的代言人,他体现了人们对美国梦残存的一丝希望。 相似文献
33.
徐剑莹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200-201
F·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大多数作品都和美国梦紧密相关,它赋予传统的美国梦以爵士时代的节奏和内容。本文就其短篇小说《一颗像里茨饭店那么大的钻石》中对美国梦的描写,分析美国梦发展历程。揭示其破灭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34.
35.
盖茨比--美国梦在"爵士乐时代"的化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文俊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20(1):72-73
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1896-1940)是二十世纪美国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也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最著名的小说家.本文通过分析"爵士乐时代"的代表人物盖茨比的梦想同美国梦在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和表现形式--富兰克林精神和西部拓荒精神--的密切关系,论证了盖茨比的梦想实为"爵士乐时代"美国梦的化身. 相似文献
36.
卢懿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推销员之死》被许多人解读成美国梦的破灭,或被解读成犹太性的异化,还有人认为《推销员之死》是反映小人物的悲剧人生。但无论从任何方面解读,《推销员之死》带给人的震撼是共同的,它那悲剧史诗般的地位,证明了它在美国现代戏剧和现代社会学上无可替代的作用。《推销员之死》的成功是悲剧的极大成功,其悲剧效果的浓郁是几个方面共同推进的。文章从隐喻、美国梦时代、人性等三个方面来探寻《推销员之死》强烈悲剧效果的缘由。 相似文献
37.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美国梦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晓帆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55-57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的一部名著,通过对盖茨比的悲剧的描写再现了美国20世纪20年代的“迷惘的一代”的美国梦的必然破灭。 相似文献
38.
谢江南 《河北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
《送冰的人来了》是尤金·奥尼尔后期创作的杰作之一。这部四幕剧以作者1911年至1912年在吉米酒店和1915年至1916年在地狱酒店及麦迪逊广场对面的花园旅馆的经历为原型,通过对剧中各种人物“白日梦”状态的描绘,最清楚不过的昭示了“美国梦”——一个充满诱惑、激发人想象的词汇,在20世纪人类社会危机、精神危机背景下可能有的滑稽形式。在猛烈抨击美国梦,画出白日梦种种可笑荒唐情景的同时,奥尼尔对剧中人物又倾注了巨大的热情与爱,宽恕他们,同情他们,也想拯救他们 相似文献
39.
40.
西蒙笔下的中产阶级在经历了被过度的物质主义腐蚀的美国梦的失落,婚姻中作为认识主体与另一认识主体的权力互动,与作为个体现代人无所依着、进退维谷的尴尬处境与孤独幻灭、沉闷无聊的心态后,在家人或友人的爱中,在自我反省中得到救赎,转向注重精神生活的欧洲梦。观众/读者与人物共鸣的种种情感,在观看喜剧的快感与笑中得到宣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