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9篇 |
免费 | 14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68篇 |
劳动科学 | 11篇 |
民族学 | 1篇 |
人才学 | 14篇 |
人口学 | 5篇 |
丛书文集 | 56篇 |
理论方法论 | 12篇 |
综合类 | 148篇 |
社会学 | 28篇 |
统计学 | 5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14篇 |
2014年 | 34篇 |
2013年 | 32篇 |
2012年 | 37篇 |
2011年 | 34篇 |
2010年 | 21篇 |
2009年 | 33篇 |
2008年 | 28篇 |
2007年 | 20篇 |
2006年 | 28篇 |
2005年 | 19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赵米芸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116-126
针对货币政策如何对宏观杠杆率作出反应的问题,构建福利损失函数、动态IS-NK-Phillips曲线和自然利率内生决定方程所刻画的宏观经济约束环境,求解引入宏观杠杆率的最优利率和数量规则,并基于中国1996~2020年的季度宏观经济数据,采用GMM方法和State-Space方法分别估计固定参数和时变参数的最优货币政策规则。研究发现,中国最优利率规则和数量规则均具有显著盯住宏观杠杆的政策取向,且最优利率政策操作相比最优数量政策更具主动性; 最优利率规则促增长同时宏观杠杆率较为稳定,而最优数量规则熨平经济波动同时容易引发宏观杠杆率大幅波动; 面对重大经济冲击时,央行更加注重稳增长的同时包容温和通胀和适度杠杆。央行应对宏观杠杆率予以关注,发挥利率政策促增长的同时把好货币供应总闸门,进一步拓宽优化中国利率政策框架,延伸名义利率调控通货膨胀、实体经济和宏观杠杆的宽度,由不稳定规则转变为稳定规则,增强利率政策对宏观杠杆目标的调节功效,从而促进宏观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2.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1)
回避新凯恩斯理论和新古典理论关于经济周期波动成因的假设分歧,选定反冲模型这一时间序列分解方法,估计中国的潜在产出和产出缺口,并以此考察中国潜在产出的决定因素以及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的联动关系。分析表明,潜在产出主要取决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趋势,并非引起中国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而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之间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宏观经济短期波动态势的重要指示器。两者分别反映了中国宏观经济的长期增长趋势和短期波动态势,是分析宏观经济增长问题和波动问题的有用指标和重要结合点。 相似文献
33.
34.
利率变动下的存续期缺口管理和流量比例调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左晖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6(5):524-527
在金融自由化和利率市场化的浪潮下,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利率风险防范问题日益突出。利率风险管理成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极其重要的环节。马考勒存续期缺口管理是现代西方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管理手段之一,合理构造存续期缺口可使商业银行净值不受市场利率影响,而流量比例调整可以克服存续期缺口受制于利率变动的不足,综合利用存续期缺口管理对我国商业银行建立风险管理机制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5.
当前,我国养老基金的缺口很大,如何步入良性平衡发展引发了专业人士的争论,也引发了人们对养老保险科学管理的思考。 相似文献
36.
以市场为导向的非国有企业已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增长的重要推动力,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产权属性等因素的作用,非国有企业的发展正面临严重的金融缺口问题。为此,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市场失灵时的积极调节功能,制定与实施支持非国有企业的金融政策措施,为非国有企业营造一个宽松的融资环境,提高非国有企业的信用可得性,促进非国有企业稳健的发展。 相似文献
37.
在人口老龄化压力下,各国公共养老金体系普遍面临逐步增大的支付压力,为维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各国纷纷引入了自动调整机制。本文对公共养老金自动调整机制的国际经验做了比较分析,总结了自动调整机制的机理、特点和类型,结合我国社会养老保险的实践,测算分析了不同调整机制对制度可持续性和待遇充足性的影响,探讨了自动调整机制在我国的适用性。最后给出我国建立养老保险调整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38.
39.
本文试图考察我国是否存在失业回滞现象。鉴于失业率数据的缺失,我们摒弃了传统的单位根检验方法,借鉴Gordon(1989)模型以及新凯恩斯混合菲利普斯曲线,提出了一种基于产出缺口对通胀率影响的检验方法并设计了度量失业回滞程度的指标。通过对1992~2012年宏观季度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中国存在明显的失业回滞现象,程度大约介于0.55~0.75之间。进一步分析表明,失业回滞主要源于内部人协议的作用,而制度刚性会进一步强化这种作用。最后,我们就如何消除失业回滞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0.
有数据显示,9月份中石化进口计划总量锐减至10万吨左右,且全为汽油资源.本月起,中石油关闭了13个月之久的汽油出口大门可能再次敞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