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1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33篇
管理学   47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48篇
人口学   108篇
丛书文集   399篇
理论方法论   131篇
综合类   1973篇
社会学   132篇
统计学   6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184篇
  2014年   209篇
  2013年   193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45篇
  2006年   158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170篇
  2003年   213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137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1.
自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考古学界出现了对本学科的整体反思.俞伟超与张忠培被分别视为"新派"和"传统派"的代表,他们的争论成为反思中的焦点.分析两位先生的观点及研究论文后,可以发现他们的实际取向相近或可互补.考古学研究应同历史学、人类学更紧密地联合,还是应返回资料本身,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这两种主张以对立的面貌出现有其学术史上的原因.曾为一代学者所熟练运用的多学科结合的研究方法反成为现今学者的未来目标,提示出学科设置乃至社会思潮等对学术研究的影响,这些均是造成上世纪末考古学反思中产生分歧的因素,且对理解中国考古学的未来走向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112.
20世纪时《红楼梦》语言研究的成果显著,诸如曹雪芹的语言观,《红楼梦》语言的总成就、语言的地域色彩、人物的语言,它对俗语的运用、语言艺术的手法、它的语言的情绪,《红楼梦》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关系、它的语言的传承与创新等,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研究,为我们正确认识《红楼梦》的成就和在新世纪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3.
张立群  王瑾 《南都学坛》2005,25(5):54-59
20世纪90年代女性“个人化写作”是中国当代小说中较为独特的文本之一,按照叙事学的理论,其主要表征是使用后现代的叙事策略与方法。然而,由于这种后现代手法是通过借鉴与模仿而完成的,因此,其实质应当是一种文本上的“类后现代”叙事,这种“类后现代”叙事具有反权威、拆解二元对立模式的倾向,采取“躯体描写”和“姐妹情谊”的文本策略来展示其叙事观念。在艺术上表现为对元小说的应用、破碎结构的采用和对独特语言的使用。虽然20世纪90年代女性“个人写作”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中国女性写作在文本叙述上的变革,但也存有自身的精神困境并因此走向了尽头。对此种现象我们应反思。  相似文献   
114.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在进一步确立"文化强国"战略的同时,明确地提出了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要求。作为新闻出版业,是文化产业的生力军。因此,在深入出版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除了积极思考管理体制的创新之外,更重要的问题是要着力研究如何解决推动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努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15.
哲学研究对象的广延性凸显出形上问题的复杂。作为人类思维结晶的哲学,尽管经历了一个相互论战、竞长争高的历史过程,但就其结果而言,“哲学是什么”并未达成共识。哲学研究对象的宏大而未有定论,一方面给研究哲学的人造成了困惑,另一方面,正是由于这种未定论使得哲学充满魅力。就“哲学是什么”从以范式质疑与主题转向为表征的历史维度、以前提批判与内在反思为特性的逻辑维度和以人文关怀和终极眷顾为意义的价值维度的三重维度作一浅析,力图在整合三者的基础上给出对哲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6.
达尔文进化论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前最有影响力的学说之一。通过对达尔文进化论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考察,详细介绍其进步乐观思想、进化历史观、种族主义思想和自立求强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并揭示达尔文进化论对于中国近代社会所产生的积极与消极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17.
“延安五老”青年时期就将救国救民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他们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无论面对什么样的艰难险阻,他们都未曾改变自己的信仰,牢记自己的初心与使命。卢沟桥事变以后,他们全力投入到全面抗战的紧张工作中,并在抗战胜利后继续为争取和平建国、保障人民民主权利而奔走。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在政权、民主、法制、教育等各方面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延安五老”的价值追求,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有益于帮助当代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8.
"可能"是一个概率模态算子,其核心情态语义特征为[+概率可能]。按照概率模态"概率值的连续标度法","可能"的赋值范围为"0相似文献   
119.
“活法”是中国古代文艺创作的重要思想,首倡者应为北宋胡宿,其以“活法”来倡诗作之新变;苏轼对“活法”的推进至关重要,提出“信道法智”“道凝而法活”,反对“死法”,将“活法”作为“道”及万物人生之本性而致思,确定了“活法”的基本意涵和生命向度。吕本中认为“活法”是“有定法而无定法,无定法而有定法”,并落实到自我生命的维度,张元幹、杨万里等进一步阐发了“活法”之说。宋代理学彰显着生生性、活络性,“活泼泼地”是理学家常探究的话题,儒家之“活”是万物之理、学问之法,亦是文艺之则;禅宗之“活”是“活法”观的重要思想源头,“参活句”一直是宋代禅僧的话头,圆悟克勤、大慧宗杲多次论及,这对吕本中、杨万里等“活法”观具有巨大影响,清代朱庭珍、石涛等人直接将“活法”阐发为“至法”“无法之法”。中国古代之“活法”观凝结着宇宙万物之生命的深度思考。  相似文献   
120.
从明朝后期开始一直到清朝末年近300年的时间里,中国伊斯兰伦理思想研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一大批“以儒释伊”的汉文伊斯兰译著家和思想家异军突起。他们以实际行动开启了历史上的“回儒对话”,推动了伊斯兰教的中国化和本土化进程,进一步巩固了回族穆斯林对中华文化的适应。刘智的“五典”学说就是这次“回儒对话”的重要成果。本文就儒家“五伦”思想和刘智“五典”思想进行比较,以期全面认识包括伦理思想在内的伊斯兰文化的本来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