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1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34篇
管理学   1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3篇
人口学   26篇
丛书文集   300篇
理论方法论   85篇
综合类   1750篇
社会学   54篇
统计学   97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159篇
  2014年   207篇
  2013年   183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61.
申二姐是一位能弹会唱、才艺出众而颇受好评的"女先生"。庞春梅"使酒骂座"的行为,在毁骂缘由与毁骂内容上表现出不合情理、言不由衷等种种假相,隐藏着庞春梅执意要捍卫自己作为一个"特殊丫头"的身份地位的性格心理。  相似文献   
62.
刘姥姥和桑丘是来自两个不同地域的人物,但是他们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意识又有着许多的相似点,他们身上都体现出了农民的自私狭隘,同时也表现出了农民所固有的善良品性。透过他们,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的黑暗面,看到不同阶层的生活状态和贫富差距,看到底层人民的悲惨命运和上层贵族的穷奢极欲。  相似文献   
63.
通过对钢琴协奏曲《山林》的创作背景、创作手法、曲式结构、音乐风格等内容的分析,阐明了作曲家只有深入生活、热爱生活,才能使富于幻想的笔调升华,才能创作出真挚感人的、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64.
曾芳 《琼州学院学报》2010,(4):151-152,136
本文认为副名组合这一语言现象既是语言社会不断发展的反映,也是语言系统本身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调整适应的表现。  相似文献   
65.
“宗唐得古”是元诗的基本特征之一,但这种后来的归纳与认定却被过度引申.客观史料和语义学的分析证明:元诗“宗唐得古”说的理论引申必须得到限制,它只能在“陈述”与“总结”的基础上被理解;元诗的理论口号与实践间存在巨大差异,由口号上的“宗唐”得出元诗“反宋”的引申并不能成立;元代诗风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个官方“雅正”诗风建立的过程,元人自身的陈述既剖明又遮蔽了历史.  相似文献   
66.
当前"赵本山现象"已成为一种非常复杂的文化现象,从这一现象中所折射出的不仅是20多年来赵本山喜剧艺术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更凸显出在当前思想和价值观念多元、多样的时代里,社会各阶层文化需求和文化选择的差异。在余秋雨、肖鹰、王蒙等学者大相径庭的观念背后,彰显了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深层矛盾和冲突。只有从文化、时代和社会的整体着眼,每一种声音的影响及其历史意义才能充分得以揭示。  相似文献   
67.
柳宗元通过对《国语》一书中所记载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批驳,阐述了关于历史著作的一些观点和看法。柳宗元认为历史著作应注重内容的真实,写作内容应有所选择,应简洁,前后一致,并具有教育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柳宗元的历史著作观也是其经学著作观,反映了柳宗元对经学文献的看法,体现了柳宗元的经学研究观念,反映了中唐时期经学、史学的变化。柳宗元的历史著作观与其哲学观、历史观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68.
五四时期的刘半农勇于匡正时弊,锐意改革,在国文教学中强化应用文的重要地位,确立应用文教学文体的选取标准,创新应用写作指导的原则,改革应用文的批改方法,这都是对中国古代文论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他的语文教育教学改革主张和实践是比较科学、比较全面的,这不仅是对当时腐朽文化和落后的的国文教学所进行的猛烈冲击,而且也应当成为我们当今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宝贵借鉴。  相似文献   
69.
Abstract

Employing Grossman and Helpman’s “protection for sale” model, this article uses data on anti-dumping actions from 1999 to 2009 to perform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factors influencing India’s determinations of anti-dumping duties against China, and reveals the micro-formation mechanism of economic conflicts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We find that the political power of India’s anti-dumping plaintiffs markedly increases the tariff level of its final determinations and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mport penetration ratio and duty rates depends upon whether the plaintiffs are politically organized. Further,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India’s anti-dumping duty rates and its unfavorable trade balance with China. This indicates that in determining anti-dumping duties, Indian authorities are clearly influenced by the political clout of their domestic interest groups. They are also motivated by the desire to keep down China and gain the upper hand in the face-off between the “dragon and the elephant.”  相似文献   
70.
The change from the z of “Student's” 1908 paper to the t of present day statistical theory and practice is traced and documented. It is shown that the change was brought about by the extension of “Student's” approach, by R.A. Fisher, to a broader class of problems, in response to a direct appeal from “Student” for a solution to one of these probl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