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8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37篇
管理学   2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2篇
人口学   34篇
丛书文集   463篇
理论方法论   159篇
综合类   2278篇
社会学   126篇
统计学   4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179篇
  2014年   208篇
  2013年   201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50篇
  2008年   149篇
  2007年   200篇
  2006年   200篇
  2005年   192篇
  2004年   195篇
  2003年   225篇
  2002年   234篇
  2001年   175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91.
由于道德这一概念所固有的特性———语义模糊,弹性较大,人们在理解上难免产生偏差。是故,对"以德治国"的德之标准进行必要的梳理显得极为重要。文章从道德的传统精神动力的现状分析入手,指出应以双向利益让渡弥补传统的精神动力之不足,说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标准是一个五层梯级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192.
一般认为,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其世俗精神,但这种世俗精神究竞指什么,笔者认为它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一种强调入世的市民生活伦理,它的出现对推动欧洲社会的世俗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3.
陈云生前担任过七年中共中央组织部长和两届近十年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曾提出反腐倡廉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的著名论断,主张严肃党纪、严惩腐败和加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对恢复、健全党的纪检机构,形成党的纪检体制机制的五大特色作出了独特贡献.陈云是中国共产党廉洁奉公的楷模.  相似文献   
194.
从技术创造、技术使用、技术评价三方面探讨了技术活动中的道德问题,指出"善心"、"善用"、"善智"是技术活动重要的道德维度。  相似文献   
195.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的提出 ,是我党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贡献 ,对于建设一个富强、民主和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刻的历史意义。本文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该治国方略的必要性和科学性 ,并对其具体实施途径作了部分探索  相似文献   
196.
西方理性是关注超验世界的普遍理性,它为人们提供一个严密逻辑的世界观.逻辑使法律的外在手段成为社会治理的主要形式.但建立在普遍逻辑基础上的道德是绝对的道德,人们无法用它去规范社会行动.中国传统理性是关注经验世界的经验价值理性,不关注普遍逻辑 .没有建立起逻辑,法律的外在手段难以实现.它是多样的、相对的,建立起了能较好地用于规范社会行动的经验的多层次的道德.要实现"法治"和"德治"的结合,必须重构理性.重构的理性必须是多样性和普遍性、价值和真理相统一的理性.在马克思的实践观基础上能建构起这一理性即"实践的理性"."实践的理性"具有双重品格,能实现"法治"和"德治"的结合.  相似文献   
197.
"诚信"是市场经济对大学生的基本道德要求。在当前大学生"诚信"道德现状堪忧的情况下,"诚信"道德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8.
市场经济条件下,警察道德建设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加强警察道德建设,必须进一步把警察道德规范制度化,加强警察的道德教育和自我道德修养,为提升警察道德水平提供正当合理公正的制度安排,加强对警察道德行为的监督,加强对警察道德的法律建构等等,这样,在实践操作中,把自律和他律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合力来加强警察的道德建设,从而使警察真正做到“立警为公,执法为民”。  相似文献   
199.
针对我国社会转型期道德水平整体滑坡的现状 ,有学者提出了“道德法律化”的应对策略。这种主张混淆了道德与法律的本质区别 ,在逻辑前提上存在着无法弥补的漏洞。从事实层面上看 ,“道德法律化”是一个虚假命题 ,是对“法的法律化”的误解 ;从价值层面上看 ,这一命题隐含着道德标准绝对化和道德约束强权化的倾向 ,对社会道德生活存在着巨大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200.
公忠,是中国传统道德的重要规范.在中国封建社会伦理纲常中,公忠被看作"为国之本","天下大公之道",是社会的最高道德准则,"义理之归".究其原因,盖由公忠之德的兴废,直接关涉着社稷安危,天下兴亡.它要求人们"以公灭私"、"临患不忘国"、"天下为公"、"公而忘私"、"至公无私",特别是"忠先于孝"思想的提出,打破了忠孝难两全的局面,把忠拔高到无上的地位.虽有维护忠君道统之敝,但基本精神还是恤民安国.孙中山先生也倡导为民、为国、为天下的公忠精神,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弘扬公忠精神,对于发扬集体主义精神,维护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