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259篇 |
免费 | 317篇 |
国内免费 | 9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438篇 |
劳动科学 | 251篇 |
民族学 | 200篇 |
人才学 | 470篇 |
人口学 | 183篇 |
丛书文集 | 3552篇 |
理论方法论 | 995篇 |
综合类 | 6443篇 |
社会学 | 1469篇 |
统计学 | 66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323篇 |
2023年 | 496篇 |
2022年 | 456篇 |
2021年 | 463篇 |
2020年 | 341篇 |
2019年 | 333篇 |
2018年 | 188篇 |
2017年 | 314篇 |
2016年 | 442篇 |
2015年 | 625篇 |
2014年 | 1627篇 |
2013年 | 1292篇 |
2012年 | 1479篇 |
2011年 | 1787篇 |
2010年 | 1585篇 |
2009年 | 1053篇 |
2008年 | 957篇 |
2007年 | 707篇 |
2006年 | 553篇 |
2005年 | 607篇 |
2004年 | 412篇 |
2003年 | 364篇 |
2002年 | 344篇 |
2001年 | 346篇 |
2000年 | 202篇 |
1999年 | 86篇 |
1998年 | 56篇 |
1997年 | 42篇 |
1996年 | 30篇 |
1995年 | 24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20篇 |
1992年 | 32篇 |
1991年 | 24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理论与经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涉及巨额固定资产投资、城市生产力要素的集聚及吸纳劳动力就业等问题 ,相应的就是如何培育已枯竭产业的接续与替代、劳动力的转移与安置及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历史遗留问题。国外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实践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成功模式。而我国资源枯竭型转型试点城市辽宁省阜新市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取得了可贵的初步经验 ,进一步促进阜新市的经济转型和探索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转型之路 ,是国家决策者和学术界都应该予以切实关注的 相似文献
212.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Z1)
成都工业学院是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共建的第一所地方本科院校,学校坚定应用型发展道路,探索解决长期制约产教深度融合的难点痛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抓牢八个坚持,初步实现整体转型。 相似文献
213.
214.
本文通过对我市"三牧"问题形势的调查分析,对巴彦淖尔市新牧区的建设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15.
南京日报报业集团2006年被确定为全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2007年以来,集团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改革,加快产业发展,各项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截至2010年底,集团注册资本由1.2亿元增至3亿元;总资产由4.98亿元增至11.76亿元,增长136%;净资产由2.34亿元增至5.94亿元,增长154%,走出了一条由传统报业向现代传媒的转型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16.
从分析一般意义上的土地储备的含义出发,认为,在市场经济下,作为一项经济政策,土地储备制度在于维持市场均衡、弥补市场失灵。但通过对我国土地储备制度背景的实证分析认为,我国建立土地储备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障建设用地计划管理目标的实现,我国的土地储备制度不是为了纠正市场失灵而是为了弥补计划缺陷 相似文献
217.
汉画像石葬俗中早期佛教生态美学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克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2(5):145-151
尽管从汉代墓葬中出土的画像石不是纯粹的佛教绘画,但它蕴涵有丰富的早期佛教存在论生态审美观念。这种审美观念的产生,与当时特殊的文化转型背景有着密切关系。通过汉画像石直观生动的表现,我们在领略早期佛教无情有性、众生平等这一心灵金弦的氤氲热气之外,也可以感受生态灾难警示、命运终极关怀这个醒世木铎的悲壮与厚重。这些作为两千年前墓葬依附物而保留下来的文化遗迹,对于当前克服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18.
李刚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5,(5)
基于学术为本政治为用的“学为政本”的观念,清末民初的学人认为传统的中国学术已无法应对内忧外患的晚清政局,转而面向西学。西学的大规模东渐,非传统的四部之学可以容纳,在接受西学的过程中,新的学术分类体系与学科制度逐渐形成。分科治学成为近代学人的新的治学形态,这种新形态一方面推进学术的近代化,但是同时也造成了学者们知识的割裂支离,缺少传统学者的涵泳与体会功夫,对文史哲等传统的人文学科发展尤为不利。 相似文献
219.
胡绍华!人文学院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4)
文章立足于文学与宗教的一般联系,探讨了“五四”时期我国文学从古典到现代的转型过程中,宗教在文学领域所留下的斑驳而又清晰可辨的投影。宗教文化参与了这一代作家的文化———心理建构,影响到他们精神个性的形成,并进而影响到他们的文学观、创作观及其创作过程。 相似文献
220.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4)
本文是一项关于反贫困的专题研究。通过对中西部地区现代化的省思及扶贫计划的评点,提出东西同富反贫困可持续发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