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478篇
  免费   1795篇
  国内免费   604篇
管理学   4775篇
劳动科学   714篇
民族学   1643篇
人才学   1400篇
人口学   259篇
丛书文集   16171篇
理论方法论   3733篇
综合类   45018篇
社会学   8318篇
统计学   846篇
  2024年   329篇
  2023年   1241篇
  2022年   1549篇
  2021年   1895篇
  2020年   1734篇
  2019年   1482篇
  2018年   726篇
  2017年   1288篇
  2016年   1543篇
  2015年   2564篇
  2014年   5852篇
  2013年   4483篇
  2012年   4748篇
  2011年   7394篇
  2010年   7771篇
  2009年   7484篇
  2008年   6444篇
  2007年   4546篇
  2006年   3953篇
  2005年   2949篇
  2004年   3089篇
  2003年   2545篇
  2002年   2165篇
  2001年   1741篇
  2000年   1163篇
  1999年   603篇
  1998年   391篇
  1997年   290篇
  1996年   252篇
  1995年   182篇
  1994年   140篇
  1993年   101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1.
52.
在新诗发生期,校园期刊是新诗及新诗观念传播与接受的重要场域,《新潮》和《清华周刊》作为典型的校园期刊,深度参与了当时新诗批评场域的形成。《新潮》强调办刊人的"共同主张",紧随《新青年》办刊理念,选诗以白话新体为限,重视诗歌的思想意义和具象式写法;在议题设置上更重视新旧文学之争,理论批评主要是为新诗合法性找理据,在"自然"和"自由"的诗体解放旗帜下,扩展新诗的写作题材和写作手法;《新潮》与《新青年》《少年中国》构成同盟关系,增强了自身影响力,为白话新诗派壮大了力量。《清华周刊》及其《文艺增刊》虽然也强调办刊人的"共同兴趣",赞同诗体解放,但更强调"诗体创造",将情感、想象视为诗的本质,丰富了新诗表现手法;在议题设置上更注重理论建构,多围绕诗体规范与创造的具体细节展开,注重相互评鉴;《清华周刊》与《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因诗学趣味相近且有合作,为新格律诗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3.
《精神现象学》的第三章涉及到一个重要问题,即由意识到自我意识的过渡问题,这是黑格尔的绝对观念论为克服康德自我意识的个别性使之成为客观的精神所迈出的决定性的一步。知性围绕着它的对象"力"所经历的辩证经验是有限性意识向着无限的第一步跳跃,当无限成为意识的对象时,意识将成为自我意识。但这只是自我意识的起点。黑格尔的自我是无限,一切实在性都包含在其中,因此它有待将自身展开为客观的精神。  相似文献   
54.
55.
随着实践“三严三实”要求的不断提高,研究如何以其为标准加强作风建设凸显出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三严三实”的科学内涵,指出了“三严三实”是为加强作风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并研究了以“三严三实”为标准加强作风建设的基本做法。  相似文献   
56.
英国自都铎王朝后期至斯图亚特早期,立宪君主论或混合君主论者抵制君权神授论,坚持家庭是一个自治的、涉及臣民私人权益的小政府,受到自然法、古代宪法或神圣法的保护。《复仇者悲剧》中公爵王室言行映射詹姆士一世在《皇家礼物》中所宣扬的君权神授论,温迪斯兄弟俩及追随者的复仇隐含当时的政治抵制学说,公爵王室与温迪斯兄弟俩的对立象征君权神授论与普通法理论的对峙。温迪斯兄弟俩却以威胁新君为由被处死,司法斗争简约为复仇冲动,维权英雄陡变为暴徒,暴君化身为明君,这暴露出君权神授论的悖论性和剧作家含混的复仇伦理。  相似文献   
57.
《墨子》是先秦时期重要的思想典籍。在文学史上,《墨子》以其突出的逻辑性和语言质朴著称。拟对《墨子》的修辞特点及其英译进行初步比较分析,以期丰富《墨子》的翻译研究。  相似文献   
58.
本文以《孔雀东南飞》亚瑟·韦利、许渊冲和汪榕培译本为研究对象,从"句式结构、中国文化负载词和修辞"三个方面,对三个译本的翻译进行了探讨。对比研究了韦、许、汪分别采取的归化异化策略与各自译本的表达效果,总结了归化异化策略在中国古代叙事诗翻译中的具体运用原则。  相似文献   
59.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