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510篇 |
免费 | 181篇 |
国内免费 | 5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32篇 |
劳动科学 | 21篇 |
民族学 | 106篇 |
人才学 | 91篇 |
人口学 | 9篇 |
丛书文集 | 2048篇 |
理论方法论 | 330篇 |
综合类 | 4527篇 |
社会学 | 341篇 |
统计学 | 3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7篇 |
2023年 | 146篇 |
2022年 | 147篇 |
2021年 | 215篇 |
2020年 | 210篇 |
2019年 | 172篇 |
2018年 | 134篇 |
2017年 | 121篇 |
2016年 | 133篇 |
2015年 | 261篇 |
2014年 | 506篇 |
2013年 | 391篇 |
2012年 | 442篇 |
2011年 | 477篇 |
2010年 | 517篇 |
2009年 | 509篇 |
2008年 | 536篇 |
2007年 | 418篇 |
2006年 | 420篇 |
2005年 | 367篇 |
2004年 | 292篇 |
2003年 | 284篇 |
2002年 | 246篇 |
2001年 | 220篇 |
2000年 | 181篇 |
1999年 | 99篇 |
1998年 | 56篇 |
1997年 | 56篇 |
1996年 | 42篇 |
1995年 | 25篇 |
1994年 | 25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7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2.
杜甫诗歌中涉及亲子之情描写的片段有许多,其中14首较为集中地体现了他的舐犊深情.杜甫的家庭子女较多,对于无食致夭折的幼子,他的愧疚之意终生未销;对于其他子女,他的关爱之情不仅是溢于言表的也是全方位的,他既关心孩子们的成长,也关心孩子们的教育问题.其教子诗中所体现的教育思想和方法颇有值得当今教育工作者重视的地方,而其儿女的反哺之情不但从侧面体现了杜甫的教育成果,更可见出浓浓的父子亲情. 相似文献
23.
中国是诗的国度,素以"诗歌王国"著称于世。然而,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在经历了朦胧诗、后朦胧诗的狂热之后,诗歌的社会影响就在逐渐缩小,诗歌被无情的边缘化了,代之而起的是流行音乐。究其原因,既有诗歌自身的问题,也有社会文化转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24.
郑豪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10,11(5)
孔子的美学思想和艺术体系在中国美学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其中孔子关于诗和礼的论述不仅非常独到精辟,而且还赋予了它们这样的职能:引导并帮助人们完成精神的超越从而达到更高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25.
本文通过古籍中对女娲记载的分析,确定大约汉代时人们对女娲人首蛇身的形象已经形成相对一致的认识;并从野性的思维角度重新审视半人半兽形象的由来,认为人首蛇身是思维对自然—文化秩序进行调和的产物,并具体结合女娲神话分析了人首蛇身的来源和内涵,以及蛇身在大母神形象中的意义、蛇多样的象征意义对女娲神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26.
两晋时期军府制度逐渐发展定型,并对以尚书制度为核心的国家政治体制产生重大影响,其表现为:在中央层面,加兵公常领录尚书事,或兼领尚书令;地方镇将常兼领尚书省长官。这样,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就出现了军府制断尚书事,甚至在非常时期成为替代尚书省的“国务总汇”机构,以及军府掾属权过尚书干涉政务等等不正常的现象。这些现象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两晋时期国家政治体制的孱弱。 相似文献
27.
薛瑞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6)
范崇简是范氏十三代诗文世家中期最有成就的诗人.综观其全集,描写山川景致、旅途感触的写景纪游诗占了所有诗歌的1/3,其纪游写景诗融山水之情于人生之旅,寓禅佛理思于山水之境,含清新画意于自然诗风,有着丰富的内涵和颇高的艺术价值.对其纪游写景诗的研究,是了解诗人全部创作风貌的重要密钥. 相似文献
28.
吴聪萍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4(1):93-98
城市职能所涵盖的公领域的变迁,典型地反映了近代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演变。作为清政府的江南重镇以及民国时期的政治中心的南京,由于缺乏像上海慈善团体联合会这样的强有力的社会组织,即使在有关社会福利的事业(即慈善事业)这样的公领域中,也很清楚地表现出国家与社会相互渗透之中社会明显偏弱的情形。 相似文献
29.
陈筱芳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1(3)
春秋跻僖公是将僖公神主置于鲁君所有祖神之前,如此理解,不仅与<左传>、<国语>以及<公羊传>、<穀梁传>关于此事的记述和评价完全契合,而且使上述文献所载互相吻合.何休所谓跻僖公于闵公之上和范宁所谓升僖公于庄公之上都不正确,杜、孔注疏在相信升僖于闵的基础上肯定跻僖公是逆祀而不是非昭穆,是在错误前提下得出的错误结论.历来的臣子一例说、国君如父说以及为人后者为之子说,与周代文化环境不合,多为曲解.跻僖公事件出现的原因有三:对僖公的特别尊崇,对现任国君鲁文公的迎合,动荡时代宗法面临的困境.秦汉以后囿于儒家价值标准和保守的学术态度,在学术研究中,求真意识淡化而政治伦理观念强化,因而在牵涉到君臣父子、尊卑长幼等大是大非问题上,以今例古,遂造成对春秋跻僖公的错误理解并代代相承. 相似文献
30.
罗永年,1971年生,字仲玉,号长辉,又号日月轩,山东菏泽人,现居北京。自书、自诗、自画,诗书画作品多次发表在《工人日报》《中国社会报》《北京旅游报》《书法导报》《青少年书法报》等报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