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6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66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12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418篇
理论方法论   66篇
综合类   998篇
社会学   34篇
统计学   12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60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王绩是初唐第一诗人,也是开盛唐诗风的第一人。近年来,学术界对王绩诗歌的研究已渐趋深入和完备,但对其文章的研究却依然寂寥。实际上,王绩的文章和诗歌一样,承六朝、启盛唐而独立于初唐文坛,其在唐代散文史上的地位应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52.
清代是中国赋学的集大成期,是对历代赋学的总结与发展。清代赋学繁兴的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外部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二是赋体自身的更化。本文主要从当时的科举试赋制度,尊体意识与乾嘉学术的影响等三个层面作出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53.
54.
本文认为 ,骚、赋分别为不同的文体 ,不应混为一谈 ,屈原之作不当以赋名之。文章着重从骚、赋产生的历史状况 ,骚、赋体性之差别 ,骚、赋之流变 ,说明二者之不同 ,其中对骚、赋体性之别论述较为具体细微。文章最后对与此相关的几个问题 ,如刘勰、萧统对骚、赋的分辨 ,汉人何以称屈作为赋 ,以及骚体赋进行了简要论述。此文有助于解决对屈原之作称名混乱的状况  相似文献   
55.
作为一名南宋时期的爱国词人,张孝祥的词创作经历了两次较大的转变.文章拟就其第一次词风转变作一些初步探讨,主要采用词人生平经历之考察与作品内容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大致勾勒出其词风嬗变的基本轨迹,以便更准确地把握词人的思想风采。  相似文献   
56.
南朝齐梁陈三代,在沈约的倡导下,拟乐府诗创作发生了重大革新。诗人们把赋题法和永明体相辅相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为拟乐府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在齐梁陈时代,拟乐府进入了一个复兴期。虽然在内容上,齐梁陈拟乐府略嫌题材单调,境界不高,但就总体情况而言,这种艺术形式和艺术技巧上的创新,为后世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为唐代乐府的辉煌局面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7.
清嘉庆道光间文人林联桂,诗文词赋众体兼具而著述丰富;其赋作紧贴朝廷政治而有示才求进之用;所撰《见星庐赋话》既有对陆葇《历朝赋格》的承袭,又有以具体作品为例论评清代律赋的己见新意;林联桂在清代赋学史上颇具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58.
作为一代考据学大师,戴震在注释文学作品时也充分体现出时代学术风尚。《屈原赋注》相对于王逸《楚辞章句》、朱熹《楚辞集注》等注本而言,更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和务实求真的疏证特征。本文仅从文字、音韵、训诂诸方面来探讨戴注本在小学方面的学术成就。  相似文献   
59.
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科技革命正在引领新一轮产业变革和教育创新,推动人类社会进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赋能的实质在于对社会生产生活进行全域性技术赋能。以人工智能赋能高校立德树人是顺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选择。人工智能对破解高校立德树人难题,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同时,人工智能发展也给高校立德树人带来了严峻挑战,需要我们审慎应对。  相似文献   
60.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最新重大成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化、时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中国式现代化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性发展赋能,助推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理念革新;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诠释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可以借助思想政治教育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及生活话语,充分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性、理论性及价值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