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91.
《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纪实)》2008,(4):64-64
广东尹胜;湖北占小利;广西吴鸿村;湖南丁召书、周立堂;黑龙江曹艳等诸位诗友:今天,给大家介绍一首需要细细揣摸的、我相当喜欢的诗——这世上任何一种忍耐作者海男这世上任何一种忍耐都涌向了大海,涌动而来的潮汐中脱颖而出的细沙粒犹如暗夜中的毛细孔 相似文献
92.
钟露鑫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5,(4)
19世纪俄罗斯系列形象研究之一的“多余人”形象是俄罗斯文学画廊中极为特殊的一组人物群像。本文深入地探讨了19世纪俄罗斯文坛中出现的“多余人”形象的运行轨迹,较集中地反映了“多余人”的苦闷、探求以及不幸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93.
94.
田小中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阿里西瑛是元代中后期散曲作家,他仅有的几支散曲,反映出丰富的思想状态及其存在方式。有别于元代文人的隐逸主调,西瑛的曲作表现出对隐逸身份的废置,以及友朋唱答与寄意山水等体现隐逸情趣的生存方式的弃置。这种多余人式的存在,与俄罗斯多余人形象相较,体现出两种不同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95.
96.
欧炫佑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07-111
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俄罗斯文学中的不朽形象,也是世界文学当中第一个“多余人”形象。自此,世界文学中逐渐出现了很多“多余人”和“类多余人”。过往对多余人的研究大部分过分强调其历史背景因素,这样的角度其实是缩小了这个形象的广泛性。试图从人性这个本质而永恒的角度去分析“多余人”形象,并把奥涅金和达吉雅娜放在一面镜子的两面进行审视,能帮助挖掘出这个形象的核心共性和真实内涵,对“多余人”形象进行更为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97.
曹菲菲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1(6):94-95
真理观是哲学的重要问题。从古希腊到现代,西方出现了符合论、融贯论、实用主义论、语义论和多余论等真理观,其中符合论真理观是影响最为深远的一种。 相似文献
98.
木春燕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0(6):101-103
本文以平行比较的研究方法,阐述了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小说《罗亨》中的罗亭和中国作家柔石的小说《二月》中的萧涧秋两位主人公的异同,揭示特定历史时期知识分子的精神历程。 相似文献
99.
社会的法律、制度与习惯就如同该社会的行为或态度,如果它们反映或表达了那些负责制订和维持它们之人的具有移情的关怀动机的话,那么它们就是正义的。类似地,同样的评判也可应用于社会的经济制度。移情对绝对的不良处境有特定的敏感性。如果关怀伦理须在社会正义这样的问题上发出自己的声音,那么同情在一种以移情为基础的关怀伦理那里就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关怀伦理不必将其自身局限于个体性的道德问题,相反,它还能够处理那些涉及大范围的社会或国际性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
100.
钟露鑫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4):54-57
19世纪俄罗斯系列形象研究之一的"多余人"形象是俄罗斯文学画廊中极为特殊的一组人物群像.本文深入地探讨了19世纪俄罗斯文坛中出现的"多余人"形象的运行轨迹,较集中地反映了"多余人"的苦闷、探求以及不幸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