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49篇 |
免费 | 27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44篇 |
劳动科学 | 5篇 |
民族学 | 19篇 |
人才学 | 14篇 |
丛书文集 | 249篇 |
理论方法论 | 23篇 |
综合类 | 277篇 |
社会学 | 47篇 |
统计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35篇 |
2022年 | 40篇 |
2021年 | 36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19篇 |
2015年 | 36篇 |
2014年 | 53篇 |
2013年 | 43篇 |
2012年 | 35篇 |
2011年 | 56篇 |
2010年 | 38篇 |
2009年 | 30篇 |
2008年 | 43篇 |
2007年 | 35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27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20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2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刘云虹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4):80-83
黄宗羲从“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基本命题出发,提出了法乃“天下之法”,“一家之法”乃“非法之法”,变“一家之法”,行“天下之法”等具有近代民主因素的法治思想,成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的源头。研究这一思想对今天的法治建设不失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2.
53.
少年中国与青春中华——20世纪初知识分子对中国形象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纪更替容易强化对时间流逝和历史变迁的紧迫感.20世纪初爱国知识分子竞相以“少年中国”和“青春中华”为题重塑中国形象,集中反映了这一代人世纪更替的自觉意识.“少年中国”和“青春中华”既区别于以“天下中心”自居的古典中国,更一扫“老大帝国”的暮气沉沉,追求的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青春化. 相似文献
54.
《天下》是《庄子》的最后一篇,从郭象解读《天下》篇后的数百年间,人们对此篇缺少关注。自宋林希逸、明潘基庆以来,学界逐渐重视《天下》篇作为《庄子》之序,具有总结全书的作用。晚清近代以来,由于西方学术范式的影响以及《庄子》研究的发展变迁,学术界注重挖掘《天下》总结先秦学术的重要作用,突出强调了该篇在庄子学术史乃至先秦学术史上的重要价值。《天下》篇的研究发展经过三个学术史阶段:战国至宋代的低潮沉寂期,明清的复苏期,以及近代以来繁荣发展时期。这三个阶段也正是《天下》篇不断经典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55.
清末是《孝经》研究的又一次高潮,与康有为并称为"南康北刘"的刘古愚在康有为的直接影响下,转向今文经学,作《孝经本义》以显其意,以敷世用,提出诸多创发性观点。刘古愚首先标举《孝经》,指出《孝经》是经,六经为纬,乃六经之先导,蒙养之根本;在《孝经》文本上,刘古愚推崇唐明皇的《孝经注疏》,质疑、反对朱子对《孝经》的删改和编排,提出新的改本模式;在内容上,他反对将"孝"局限于父母一身,而是要扩充其量,创新性地提出"孝必以天下万世为量"。刘古愚的《孝经本义》体现出"拔弃考据训诂、独研微言大义""以四书释《孝经》""理在解语内"的经学特质,在晚清时代激变之际,回向固有传统,提振儒家伦理,以为救世良药,拓展《孝经》的诠释维度,丰富《孝经》的意义世界,开显出学问家而非如康有为政治家的经世方案。 相似文献
56.
57.
58.
59.
1.《简妙作文一学就会》,是对简妙作文方法系统、完整的讲解。
2.《百柳·简妙作文》月刊,每期只选讲《简妙作文一学就会》的一小部分内容,但能让读者分享到更多鲜活、精彩的简妙佳作。 相似文献
60.
<庄子·逍遥游>"尧让天下于许由"并非通常所理解的那样,贬唐尧而崇许由,在表层的寓言叙述下内蕴着对政治智慧的深刻思考.尧让天下于许由的寓言表明了治天下的最高政治智慧,就是让天下人自己治理自己,这就是所谓的无为原则,它将治天下转换为安天下,进一步又将安天下提升到让天下自安的层次.由此,最高治理智慧不过是藏天下于天下的主题便得以呈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