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275篇
理论方法论   17篇
综合类   468篇
社会学   28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太生 《学术交流》2006,(8):160-162
孤愤意识是中国古代文学家的主体意识。然而追根溯源,究竟谁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表现孤愤意识的作家,这个问题鲜有人论及。屈原是第一个在文学作品中系统表达孤愤意识的署名作家,是中国孤愤文学之祖。屈原的孤愤诗作的美学价值在于具有悲壮、崇高的悲剧美,桀骜不驯的个性张扬之美,香草美人的意境之美,眷念祖国的情感之美。屈原的孤愤文学作品对后代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后世无数的作家多受其熏陶,孤愤意识也因此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主旋律之一。  相似文献   
2.
《九歌》是屈原在民间“九歌”基础上写定的 ,可以认为是屈原所作或创造的。《国殇》是为牺牲的楚国将士而举行驱鬼活动的主祭歌。《国殇》以外的《九歌》其他篇 ,主要是表现对九位天神地的恭敬、赞美和依恋 ,《九歌》中的神、巫、人、鬼关系 ,就是一个由人和巫迎请神、送行鬼魂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鲁迅评价屈原的文章和相关言论,指出鲁迅运用阶级的、历史的观点评说屈原,达到了同时代文学史家所难达到的高度。鲁迅评价屈原,不仅看其“全人”,而且看其“全文”,避免了评价的狭隘性、单一性和片面性。  相似文献   
4.
戴锡琦 《云梦学刊》2000,(5):8-9,,21,
屈原《九歌》以“九”作题名,以“九”作歌节名,以南楚巫乐的九大神曲构筑《九歌》的整体篇章,塑造了南楚九大神灵形象,其哲学内涵皆出于《周易》  相似文献   
5.
6.
元好问编写的《中州集》是第一部金朝的诗词选集,共辑录了251位作家的2062首作品,意义重大。收录了宋代使者5人的84首诗词作品,还收了由辽入金的作家,和由金入元的作家作品。我们习惯上称为金代诗歌总集,不够确切。元好问在编写选集的时候,出于安全等方面考虑,尽量不收关于《楚辞》的作品。但对屈原的评价、对《离骚》的评价、《楚辞》的意象分析,以及金代人对屈原和楚辞的评价,《中州集》给出了答案。  相似文献   
7.
端午节起源于夏,最初应该是带有驱毒辟邪意义的节日.从东汉时候起,屈原形象开始嵌入端午民俗中.端午民俗中的屈原形象大致经历了由悲剧人物到冤死忠臣的演变.由于屈原忠正伏节、敢于直谏的忠臣形象既符合封建时代统治者的要求,又能切合普通民众对忠臣良将的渴求,数千年以来,屈原形象在端午民俗中被不断神化.  相似文献   
8.
班固对于屈原及《离骚》的批评,包含了人格批评、伦理道德批评、审美批评三个方面。"露才扬己"虽是屈原悲剧性的性格缺陷,不符合中庸的标准,但却揭示了屈原人格层面中最本质的一面,已具性格批评的特征;《离骚》的创作动因是忧愁幽思,文本内容又多虚无之语,道德内涵不合经义法度,故不可与《诗》《书》等儒家经典等量齐观。这是一种理性的价值判断;从审美的角度进行观照,《离骚》弘博丽雅,堪为辞赋之宗。屈原从容英华,衣被后世词人。皆有别于经学和一般辞家。对屈原地位及《离骚》艺术特征的高度评价,体现了班固自觉的审美批评意识。  相似文献   
9.
屈原生卒年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考证发现:屈原应生于苗历公元前355年即(丙)寅年子月二十七日(庚寅日),即楚宣王十四年,公历是公元前355年元月二十七日,卒于公元前278年即(癸)末年午月午日(楚顷襄王二十年),即公元前278年七月七日,享年七十七岁.  相似文献   
10.
王琳 《云梦学刊》2004,25(5):5-7,12
历代楚辞学家以屈原《九歌》为“祭祀歌”,然考屈原的身份、《九歌》的词采、祭祀的礼仪,与此说多有不符。《九歌》当为“祭事歌”,即为一场祭祀之后的记叙与抒情,而非“祭祀歌”。结合史料考察这场祭祀的时间、原由、主祭者等因素,可更加有力地证明屈原《九歌》为“祭事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