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3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27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1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76篇
理论方法论   57篇
综合类   1062篇
社会学   53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80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1.
《庄子》书中的神鸟意象变幻莫测且呈现出矛盾的面向,这背后隐含着庄子的言说技艺——卮言。卮言是庄子构建出的一套与"道"相合的言说方式。庄子通过对卮言的使用,既让神鸟在不同的名号和形态之间流转,从而呈现出圣人逍遥世外和全生远害的丰富面貌,又让神鸟在跨越物种的变形系统中展现出"道"随物而变、不执两端的特征。卮言不仅能够传道,并且在它自身的结构中就显示出"道":卮言在"言"与"不言"之间旋转,却能保持恒定的核心,从而显示出"道"在回环往复的运动过程中"外化而内不化"的结构。  相似文献   
12.
佚名 《决策探索》2009,(15):88-88
穿草鞋,是墨子的大众形象。这说法出自《庄子·天下篇》:“使后世之墨者多以裘褐为衣,以跛矫为服。”  相似文献   
13.
换个视角看庄子人生观的积极一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的人生观是中国古代人生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古至今影响了很多人,包括那些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作出过重大贡献的人.尽管如此,人们总是认为庄子的人生观是消极的.作者从人生观几个主要方面的问题着手,对庄子的人生观进行了一定的研究,认为庄子重视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具有人生的理想和目标,并提出了达到其理想和目标的方法,要求人们努力去实行.所以,庄子的人生观并非只是消极.  相似文献   
14.
黄萍 《民族论坛》2004,(6):56-57
庄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生命哲学是其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种种证据表明,庄子哲学与南方民族文化特别是楚地诸族文化有着渊源关系。庄子关于生命起源、生死观念、生命价值等观点,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南方民族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张载之学以六经为本而不废佛道精髓,尤其重视老庄的思想资源。张载认为,庄子明“理”但过于极端,终以之为梦幻。张载认可庄子所明之理,而批评其过言、过动,并常以庄子为鉴,警示学者。张载强调,学者当立心求道以明理,使天德得以盛大,使仁义能熟于内外,使天地之性与帅能在自身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16.
对于人格理想,庄子主张顺应自然、反对束缚的至真人格和淡然无极、不离于真的至美人格。庄子的人格理想对于审美人格的构建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它开拓了至真至美的最高境界,确立了独特的处世思路,提供了人的本质异化的解决路径。庄子对真善美的追求使得其人格理想对新时代大学生审美人格的培育有着深刻的启示,我们应该引导大学生树立以真为贵的自然审美观,追求合理限制的精神自由,实现人的自然本性的复归。  相似文献   
17.
庄子作为道家哲学的代表人物,是将道家哲学思想推向另一高峰的集大成者。而“化”作为中国哲学的最基本的概念范畴,具有深刻内涵与流变思想。在庄子处,“化”论是其分析世界的主要方法与核心脉络,而如何确定人的生命真意,避免失性于“物”,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完满,是庄子关注并给予了回答的重要问题。文章基于庄子“化”论视角对“形与心”进行诠释,探究庄子对人二重之患的把握,会意庄子以“气化、形化、物化”对人本身之在的刻画,进而领悟庄子成就真人的真谛,即化形以丧己、化心以逍遥,并以此厘清庄子的哲学思想及其演进,进一步掌握庄子的思想真意。  相似文献   
18.
19.
章太炎曾自称其学为"以庄证孔",即以庄子的"齐物"哲学解释孔子的"忠恕之道",他因此提出"尽忠恕者是惟庄生能之""齐物即忠恕两举者"等理论。太炎将"齐物"与"忠恕"相贯通的内在理路是:他先以佛学之"真如"——"平等"证庄子之"无我"——"齐物",再以庄子之"无我"——"齐物"证孔子之"忠恕之道"。如果说传统学界对"忠恕"的解释是"有己之忠恕",那么,太炎基于庄学和佛学的"忠恕"则是"无己之忠道"与"有己之恕道"两相并举,传统解释重"恕道",太炎更重"忠道";传统之"忠道"是反己尽己,太炎之"忠道"是虚己尽彼。他强调以"恕道"推度他者之时,同时需要以"忠道"整全地观照他者,此庶几有补儒学"絜矩之道"之所可能产生的为孔子所始料未及的种种负面影响。太炎先"以佛证庄"再以"以庄证孔"之思想关怀,是以东方古典思想对所谓公理、自由、平等等近代西方启蒙理念进行批判和重建。  相似文献   
20.
张文渊 《社科纵横》2012,(11):97-99
在先秦哲学中,庄子的生死观最完整,对后世的影响也最大,其生死观主要包括:生则重生,死则乐死,最终超越生死,达到生死的同一。探究庄子的生死观对现代人建立科学的生死观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