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168篇 |
免费 | 402篇 |
国内免费 | 11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469篇 |
劳动科学 | 20篇 |
民族学 | 127篇 |
人才学 | 61篇 |
人口学 | 16篇 |
丛书文集 | 3794篇 |
理论方法论 | 737篇 |
综合类 | 6070篇 |
社会学 | 371篇 |
统计学 | 1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118篇 |
2023年 | 250篇 |
2022年 | 250篇 |
2021年 | 370篇 |
2020年 | 317篇 |
2019年 | 272篇 |
2018年 | 126篇 |
2017年 | 209篇 |
2016年 | 248篇 |
2015年 | 429篇 |
2014年 | 682篇 |
2013年 | 580篇 |
2012年 | 750篇 |
2011年 | 774篇 |
2010年 | 752篇 |
2009年 | 747篇 |
2008年 | 830篇 |
2007年 | 731篇 |
2006年 | 685篇 |
2005年 | 583篇 |
2004年 | 468篇 |
2003年 | 423篇 |
2002年 | 346篇 |
2001年 | 284篇 |
2000年 | 217篇 |
1999年 | 95篇 |
1998年 | 53篇 |
1997年 | 34篇 |
1996年 | 23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81.
浅论元杂剧家庭伦理悲剧的界定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虞江芙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8(1):41-45
表现以男权为核心的家庭伦理生活体系,并以孝与逆、贞与淫、善与恶为道德衡量标准来设置关目、塑造形象,具有悲剧审美特征的戏剧,是元杂剧家庭伦理悲剧的主要特征。元杂剧中家庭伦理悲剧的大量产生既有传统封建文化长期积淀的因素,又有元代特定的时代背景原因。 相似文献
982.
效率与和谐:-经济伦理学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斌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6(3):25-28
传统中国伦理是以“礼”为中心的纯人伦精神 ,而西方资产阶级的伦理主要是强调效率的经济伦理。纯中国式的传统伦理虽然使人际关系“和谐” ,但是它客观上造成了中国社会的整体无效 ;西方的资产阶级伦理造就了社会的高效 ,提升了全体国民的福利 ,但是它客观上又造就了人们精神的普遍空虚。经济伦理要将伦理精神上的“礼”节之“和”与经济上的效率结合起来 ,做到伦理讲效率 ,经济讲正义。 相似文献
983.
节能减排的目的在于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这种二维定位决定了节能减排立法应遵循的伦理基础是人本和谐主义。人本和谐主义以人性论和马克思主义的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为其哲学基础,以“人为自身立法”的人本伦理观、“自然向人生成”的人本生态观和“人与自然界之间对立统一”的人本和谐观为其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984.
杨世宏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2):65-70
面对当代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全球性问题,很多学者把目光转向了儒家思想,希望从其生态思想中汲取智慧.然而,儒家生态伦理思想是一种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缺乏现实可行性:超然物外,极富情感性、道德性、宗教性;但求天人和谐、讳言天人对立;主张利用自然,但反对探究自然规律;过于理想化,难以为民众所接受.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这些特质根源于中国古代的自然经济.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在理论上有较大价值,但很难在现实的环保实践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85.
从传统的翻译标准"忠实"到今天翻译理论家们提出的"伦理",伴随着当代翻译理论全面深入的发展,翻译标准也随之发生着变化.但伦理是在不同的文化传统中发展出来的,各国伦理自然会具有不同的内容和特点,而且各国译者长期受本国伦理思想的熏陶,必然会持有不同的伦理观,同一源文本可以产生不同的译本.因此在翻译中有必要建立普世伦理,在各国之间达成一种基本伦理共识,从而避免译者意识形态的偏见,真正达到文化的平等交流. 相似文献
986.
阎钢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0(2)
中国改革不仅决定着中国的经济、政治命运,而且也决定着中国的社会命运.事实证明没有改革就没有中国的持续发展,"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改革使中国赢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中国改革一开始就关爱和惠及着中国人民的切身利益.中国改革的整个历程,无论是在进程,还是在结果上,都充分体现着"以人为本"、"正义原则"和"民生民利"等耀眼的政治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987.
谢有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4):43-53
贾平凹以其《废都》等文学作品,创造出中国当代文学写作与商业的神话,并且这种神话越来越显露出了其复杂的面貌。于今天重新审视贾平凹的创作,我们会发现它具有当代中国文学建构与发展历史的意义:背负着精神重负,贯彻着文学整体观,同时,还在建构起了一种新的叙事伦理。 相似文献
988.
周淑蓉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4(6):96-98
中国进入现代社会,严谨的儒家家庭伦理因其封建专制性而遭到新文化的抨击.在这种文化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国现代女作家以个体本位和个性意识为基础,站在女性立场上观照儒家家庭伦理文化.她们通过大量家庭矛盾的揭示和女性悲剧的描写,对儒家家庭伦理文化的弊端进行了较为理性的价值批判,为女性摆脱旧家庭的禁锢从而获得"人"的自主意识,为建立"以人为本"的现代家庭伦理文化观,做出了有价值的探索. 相似文献
989.
中国新闻传媒伦理失范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卉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0(11)
处在转型期的中国新闻传媒面临更多摸棱两可的情景和相互冲突的效忠对象,传媒实践必然会面临巨大的伦理挑战,伦理失范成为这一时期的突出问题.文章从伦理生成与控制机制出发来细致观察和解释新闻伦理失范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即以全备的预先教育建立正确的新闻伦理观、以明确的伦理主体与成熟的伦理模式带出理性的行为、以多元化的社会反馈系统形成健康的事后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990.
王中江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9(1):22-31
将儒家伦理化约为差序格局,认为儒家伦理不能适应陌生人社会,这种判断只是关注了儒家的血缘亲情伦理和礼的差别性待遇,而没有认识到儒家伦理的多重维度。事实上,儒家在人与人之间、在自我与他者之间还建立了普遍性的关系伦理、交往价值理性和相与之道,这种伦理不仅对中国古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效,而且对中国现代陌生社会和陌生人处理自我与他者的关系也是有效的。通过儒家关系伦理和相与之道的多重图像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