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6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61篇
社会学   7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远离尘嚣》与《圣经》原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哈代小说《远离尘嚣》中的男女主人公与两个《圣经》原型人物之间的比较与分析 ,展现了小说中双方各自所代表的基督精神与人文精神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并且 ,哈代在创作当中对《圣经》原型进行借用与重塑的同时 ,也充分反映了他自己矛盾而又复杂的思想  相似文献   
82.
多元文化视野中的鲁滨逊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已有的关于鲁滨逊形象的评论中,大都着眼于对他作为一个资产阶级理想人物的称颂和对其殖民掠夺性的批判,而忽视了对鲁滨逊形象至关重要的文化传统特别是宗教意识的认识与分析.本文认为,该形象不仅与作者的思想意识和生活经历密切相关,而且也体现了对古希腊人本主义文化传统和基督教文化传统的双重继承,尤为突出地反映了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新教伦理的影响.此外,在主人公的性格发展中,还包含着一个具有宗教意义的隐形结构.  相似文献   
83.
埃兹拉·庞德一生推崇中国文化,孔子、儒家思想是其翻译和创作的重要源泉,他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代替的,然而,在如今后理论时代,在“东方主义”、“后殖民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的标签下,庞德对儒家经典文化的误读和挪用饱受诟病。本文旨在寻找庞德对孔子及儒家文化误读与挪用的两方阵营之外的一条客观评价之路,探究他对儒家经典文化误读与挪用的根源,并通过东西方宗教与哲学思潮的比较研究来揭示庞德是抵制西方“两希”文明的哲学思潮而转向从东方尤其是孔儒经典中寻找济世良方。  相似文献   
84.
早期英语谚语并非简单地反映了英伦表层文化,而是极大地反映了其深层文化即其哲学传统的内容。由于西方文明以两希文化作为其共同根基,英伦文化又是西方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因而古希腊和基督教的宇宙观、知识观等很自然地浸润到了英语谚语当中,这其中主要包括古希腊的物质/形式二元论,以理性为枢轴的得救观,以道(logos)为内容的智慧观和理性致知论,以及基督教创世、堕落与救赎的观点,以信仰为支点的拯救观,以上帝之道为内容的智慧观和信仰致知论等。了解这一点,对于我们准确把握早期英语谚语的思想实质,理解其成为英语语言精髓的原因之所在,从而在一个新的维度上把握英伦传统文化以及在更高的程度上运用英语语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5.
由于Hilbert第16问题异常困难,1977年苏联著名数学家B,N.APHoibg提出了弱化的Hilbert第16问题[1],本文利用Paincare分枝理论,讨论了系统的弱化Hilbert第16问题,给出了该系统报限环最大个数等结果。作为本文的应用,还讨论了Lienard方程x+P_n(x)x+x=0对应的扰动系统的上述问题。并且很容易地得到了文[2]中的有关结论。  相似文献   
86.
中唐时期 ,律学颇盛 ,毗尼之中心也渐次南移 ,形成了“言律藏者宗衡山”(1 ) 的形势。其时南岳名德辈出 ,言律者众 ,而希操律师德感天地 ,度人无量 ,非但挺出时辈 ,亦足垂范后世。世事沧桑 ,孰能料之 !其后禅宗大兴 ,言律者稀 ,虽当时之大德宗匠 ,亦不为后人所知 ,今之稍存其名 ,未全埋没 ,也是由于其弟子中出了几个禅门宗师 ,这恐怕也是希操本人始料未及之事。禅史云药山惟俨从希操律师受具 ,但语焉不详 ,名或乖误 ,《祖堂集》云是惟俨“大历八年受于衡岳寺希澡 (今本稍有漫漶 ,但亦可辨认出确为‘澡’字)律师” ,《宋高僧传·惟俨传》亦云…  相似文献   
87.
本文依据史料描述希腊化时期的反犹太浪潮给犹太文化带来的巨大冲击,并力图刻划犹太文化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发生的嬗变。作者指出:以摩西五经为代表的希伯来神学思想与希腊哲学思想的融合是两希文化发生融合的精神性标志;由于希腊哲学被视为希腊古典文化的精神代表,使得希腊化时期产生的各种哲学均被视为希腊古典哲学的延续;然而,如果考虑到该时期东西方文化的双向交流和融合,希腊─犹太哲学应当被视为犹太神学与希腊哲学的有机融合,而犹太智慧文学和犹太释经学是犹太-希腊哲学诞生的两条通道。  相似文献   
88.
14—15世纪之间(1368—1420),曾经笼罩欧亚的蒙古帝国在东部亚洲逐渐瓦解。这是东部亚洲国际秩序重新调整的时期,可以把它叫作"后蒙古时代"或"蒙古时代之后"。在这半个世纪中,东部亚洲海域经历了妥协、冲突、再平衡的过程,终于在1419年所谓"应永外寇"/"己亥东征"事件以及1420年朝鲜通信使赴日之后,初步形成了政治上以朝鲜"事大交邻"为枢轴,以明王朝为中心的国际秩序,经济上环东海、南海诸国,以商贾往来为主的贸易圈。从此,东部亚洲海域经由朝贡与贸易逐渐成为一个新的历史世界。一些历史学家曾经把联通欧亚的"蒙古时代"看成是世界史的开端,但蒙古时代之后,世界史却再度出现东西分离的曲折,尽管大航海时代再一次打通东西,但这个东部亚洲国际秩序的根本改变,要到19世纪中叶才出现。作为全球史/世界史一部分,1368—1420年是东部亚洲史上一个值得关注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89.
《资本论》探讨的死亡问题,实质上是一个作为历史科学的存在论—伦理学问题,它既属于又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的死亡哲学.三卷本《资本论》主要通过关注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的积累、不变资本使用上的节约与人的非正常死亡之间的关系,既从存在论角度揭示了人受资本逻辑宰制而死的事实,又从道德伦理角度对该事实进行了否定和谴责.但是,在否定之否定的意义上,《资本论》探讨的死亡是指资本主义本身的死亡,后者既需要对现代社会经济运动规律进行科学分析,又需要坚守和捍卫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并为之进行现实斗争.这种双重理论特质在《资本论》中上演双重变奏,表征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复杂性和辩证张力,它在最本源的意义上可以追溯到西方思想史的源头即"双希精神"那里.  相似文献   
90.
那木吉乐舍旺祖籍科尔沁草原,1926年10月出生于科左中旗四家屯,1959年获蒙古国国家学位授予委员会授予的副博士学位,学成回国后到内蒙古大学工作。那木吉乐舍旺生前为内蒙古大学蒙古语系讲课最受欢迎、口碑最佳的教授。他长期从事蒙古民族古代乃至近代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