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6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87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151篇
社会学   14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相对于唐诗、宋词,明诗在文学史上意义颇为有限,但以文学生态的研究视野而言,有明一代虽未能为传统的诗歌文体营造出适宜的文学生态,以实现其时代理想.然二百七十余年的明诗历程中却饱含着丰富鲜活的人文生机,更记录着有明一代的士人心态、社会风尚、历史变迁及精神风尚.  相似文献   
12.
近代以前的西方分权理论表现为混合政体理论,其本质是阶级分权,平衡社会各阶级之间的利益。孟德斯鸠对分权理论的贡献是把自由与分权相联系,并具体提出了三权分立的方案。三权分立只是现代国家分权模式的一种,它一般适用于内忧外患较少的国家。要实现真正的三权分立与制衡,局部的权力混合交叉是必要的。议会制国家事实上是议行合一。分权除了防止权力的滥用外,还能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3.
解剖委屈     
文章中心突出,思路开阔。选材典型,语言流畅.叙议结合,对于“委屈”解剖得非常深刻,并能联系生活实际来写,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晚明以降,东林党议祸至明亡,学术领域内呈现出程朱学与王学的激烈对抗.然而,在其影响下的雅文学演进之脉络却异常清晰,即出现了由吴中到湖北,再到江浙三次重心的转移.这意味着在政治与学术的双重观照下,晚明文学的变轨并非杂乱无章,而是有矩可循的.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以"论"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对议论文训练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这种教学已暴露出明显的形式化局限性。而以"理"为核心的新的教学思路可以弥补现有教学的不足,成为中学议论文教学新的亮点和着力点,我们可以从议理的诸多环节进行研究开发,将学生的关注点从"论"再引到"理"这一核心层面上来,使议论文创作更开阔深入、更有层次、也更实在。  相似文献   
16.
《青琐高议》和《绿窗新话》是宋代一组准分类体小说总集。此二书虽为文言小说总集,但它们所收的内容和形式都己发生了极大的变革,即内容的世俗化,语言风格的通俗化,标题的七言格式化。这种变革,沟通了中国古代文言小说和通俗小说之间的联系,成为古代文言小说和通俗小说之间的桥梁。它们不仅是宋代两个极为重要的文言小说总集,而且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贯穿于我国封建时代的“同罪异罚”思想进行历史回顾 ,并对“八议”思想的分析 ,可以看出“同罪异罚”在封建帝国存在的合理性 ,它是传统国家君主、官僚、乡土社会张力作用的要求 ,但“同罪异罚”的灭亡是其历史宿命。  相似文献   
18.
《江西社会科学》2017,(12):234-238
学界从文学视角来研究姜夔的诗词格律者颇多,而关于姜夔的音乐思想却少有人提及。《大乐议》充分体现了姜夔复兴礼乐制度、改革雅乐及乐律、强调统治者应重视音乐的社会作用、在探索音响学和声乐学理论上的新见解等音乐思想。同时,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大乐议》也体现出不重视民间音乐的缺陷。以姜夔为代表的音乐家为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做出重要的贡献,也促使后世对日趋僵化的礼乐制度进行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19.
从西汉开始,中国的法律开始走上儒家化的道路。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封建法律开始大量吸收儒家思想。至隋唐时期,中国古代法律儒家化的进程基本结束,对古代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形成了独特的中华法系,对我们今天推进法治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学创作往往依据某种文类或文体特征而借助或匹配相应的表达方式,这些定式的表达方式往往会随着历代运用及认知状况而形成相应术语流转或更新.大致说,赋比兴三法最初是古人根据《诗经》文本而归纳出来的诗歌表达方式,并衍生出铺写比象等写人笔法;后来,随着抒情性诗骚传统与叙事性史传传统的并行互融,不仅确立了抒情的主体地位,而且包括状物在内的叙事也备受重视,于是赋比兴诗法便逐渐流转为抒叙议(抒情、叙事、议论)文法.在此前前后后,又随着诗与画、诗与文、小说与画等文类互渗互动的文本创构,本原于绘画理论中的描写逐渐由隐而显,加入抒叙议文学文本创构俱乐部,并时常与叙述相依为命.至明清时期,风起云涌的戏曲小说往往将叙事与写人兼顾.先前的各种文学写人文本,此时再度被纳入人们的视野,被运用写人理论展开回溯性地重新审视.诗骚、辞赋、绘画以来的写人传统得以越来越清晰.同时,传统写人理论也相应地愈发显示出其谱系性,并在中国文艺理论史上自成一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