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0篇 |
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民族学 | 1篇 |
人才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59篇 |
理论方法论 | 2篇 |
综合类 | 78篇 |
社会学 | 1篇 |
出版年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01.
102.
孙劲松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8(6):122-125
君子人格的培育,是《易传》的主要内容。《易传》强调君子学习的最高目标是圣人之道。在学习方法上,强调君子要注重书本与实践结合,要注重从自然之象和卦象之中学习。《大象》集中体现了君子求学于自然之象和卦象的内容,包括君子之德、处世之道、教化之方、管理之术、刑狱之事等等。这种注重从自然之象中学习的方法,是先秦教育思想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03.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2,(1)
《易传》中遍布着的错杂观念,是文的精神的体现。《易传》以错杂释文,不仅意味着充实丰富、开放包容,反对单一纯粹;而且它对异质共存的肯定还为文注入了相济相推的动力,促成了文的活动性与生命感,从而使之超越单纯的空间性秩序,成为兼具时间性的存在历程;并利用以他平他之理,在此时空历程中谋求动态平衡。所以,《易传》之文不是现成的或完成的,而是处于变动不居的生成过程之中的。它不仅表现为一种错杂的感性形式,而且还是宇宙万物之整体的、变动性的存在。它既富有日新,又广大和谐。在《易传》这样的文与人文的理想影响下,中国文化以其开放的心胸,不断吸收他质,一体同仁,形成广大的空间格局和悠久的时间绵延,成为世界上唯一持续至今的文明古国及大国。这是通过《易传》之错杂的丰厚内涵而获得的中国文与人文传统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4.
<史记>有孔子"序"<易传>五篇的记载,但是太史公所谓的"序"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对这一关键问题,传统易学家和现代学者的解说都不能够令人完全满意.如果以原始材料为基础,从澄清孔子的易学思想本真和梳理<易传>各篇内容入手,可以另辟蹊径说明孔子"序"<传>的准确含义.因为今本<易传>的内容在总体上可以分为三类:在孔子之前已经广泛流传的<周易>解说、孔子的思想、战国时期儒家学者的思想,所以就历史事实而言,所谓"序"字含有三重含义:整理;讲述;肇绪.只有在"序"字的这三重含义上,孔子"序<彖>、<系>、<象>、<说卦>、<文言>"才是符合历史事实的可信记载. 相似文献
105.
向世陵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1,(3)
虚实关系是宋代哲学的重要理论课题。理学家曾以自己的实学对佛老的空虚观展开深入的批判。但在叶适眼中,理学之实实际是虚。叶适通过对《易传》文本的梳理和观点的重新阐释,否定《彖》、《象》以外其他各篇为孔子所作,认为从根本上支撑起理学理论的《易传》诸说,实际与佛老的专以心性为宗主走到了一起,从而泯灭了尧舜以来作为学术正途的内外交相成之道。叶适的揭示和批评对实学和理学本身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6.
张文俊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58-61
《易传》中的天兼备自然和道德的含义,作为自然之天它具备创生万物的意义,作为道德之天,它趸人道的根源。这种推天道以明人事的“天人合一”观是中国传统伦理秩序构建的依据。批判吸收这一思想资源,建立人与自然、社会以及人与自身的和谐关系,合理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伦理秩序是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7.
《周易》的家庭伦理思想包含《易经》和《易传》的家庭伦理 ,它们分属两个不同的伦理思想体系 ,二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它们的融合形成了传统家庭伦理思想的源头 ,对中国社会的伦理、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8.
对司马迁"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这句话的理解,涉及现存《周易》通行文本的内部层次结构问题。关于《周易》经、传的写作年代,目前,学术界较为通行的说法是《易经》作于殷末周初、《易传》(十翼)作于战国时期。这其实是决定现存《周易》文本结构层次的根本因素。这种两分法,起码在彖传、象传的定位上令人难以信服;而且,如果从文本形成时段角度考察,《文言》的位置也有移至全书最后、与《序卦》《杂卦》配伍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9.
《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易传》是对《易经》的最早解释,后人在《易传》对《易经》解释的基础上,又对《易传》进行了无数的解释。本文认为《易传》把宇宙万物看作是一个完整的生命系统,其存在基本因子是阴阳;其思想内核是"生生不息"。《易传》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成就圣人事业。《易传》的生命哲学无疑对现代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的生存意义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0.
彭荣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0,33(2):1-7
比较吕祖谦《易说》与程颐《易传》,分析《易说》的解《易》体例及其中体现的理学思想认为:吕祖谦从“势”“理”两个维度解《易》,视诸卦阴阳爻是循环转移的,他把《易》视为讲道德修养的书,体现了鲜明的实用主义倾向,又以柔顺为“明德”,突破了程颐的解《易》思路。此外,《易说》还对君臣职分作了限定。《易说》较全面地体现了吕祖谦的易学思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