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381篇 |
免费 | 194篇 |
国内免费 | 10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74篇 |
劳动科学 | 7篇 |
民族学 | 180篇 |
人才学 | 155篇 |
人口学 | 4篇 |
丛书文集 | 2649篇 |
理论方法论 | 422篇 |
综合类 | 7242篇 |
社会学 | 709篇 |
统计学 | 3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5篇 |
2023年 | 164篇 |
2022年 | 174篇 |
2021年 | 224篇 |
2020年 | 222篇 |
2019年 | 212篇 |
2018年 | 110篇 |
2017年 | 153篇 |
2016年 | 213篇 |
2015年 | 306篇 |
2014年 | 707篇 |
2013年 | 590篇 |
2012年 | 840篇 |
2011年 | 950篇 |
2010年 | 816篇 |
2009年 | 859篇 |
2008年 | 852篇 |
2007年 | 679篇 |
2006年 | 508篇 |
2005年 | 516篇 |
2004年 | 501篇 |
2003年 | 421篇 |
2002年 | 375篇 |
2001年 | 350篇 |
2000年 | 268篇 |
1999年 | 151篇 |
1998年 | 102篇 |
1997年 | 75篇 |
1996年 | 66篇 |
1995年 | 50篇 |
1994年 | 38篇 |
1993年 | 36篇 |
1992年 | 31篇 |
1991年 | 19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宋以后诗学批评视野中的诗气论,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对"气"作为诗歌之本的标树,二是对诗气表现特征与要求的探讨,三是对"气"与其他创作因素关系的考察.上述三方面,从主体上展开了诗气之论,构建出了古典诗气论的论说空间. 相似文献
82.
《太平经》与《真诰》是唐代文人生活中比较流行的两部道经。《太平经》的复文神符的组合方式影响了李贺、李商隐爱情诗语汇的重词复言。道符字体由隶书向篆体的转化是造成二李诗歌语言晦涩难懂的重要原因之一。《真诰》的爱情题材及语汇意象是二李爱情诗创作的重要材料来源。其古奇瑰丽的语言特色也深受道教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3.
元代祝尧的《古赋辨体》是赋学研究中值得关注的一个重点,祝尧有感于前代辞赋创作“情感缺失”的弊端,提出了“以情为主”的赋学思想。在此基础上,他并不偏废“理”的作用,而是强调“以理辅情”并达到“情理兼胜”。而且,他也顾及到辞赋作品的文学性,系统辨析“情”、“理”、“辞”三者的关系。可以说,这是对辞赋“情感”理论的一次总结,并成为元、明、清三代讨论最多的赋学理论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84.
唐五代词体的形成与发展与诗体关系密切.初盛唐词几乎完全被动的接受诗的影响.中晚唐"以曲拍为句"的制词原则引起了词体对诗体的背离.五代时在西蜀和南唐两大词坛的共同努力下,词最终确立了自己的文体范式、美学思想、创作宗旨和艺术风格,诗词离散力度加剧的同时词又逐步借鉴诗在音律和情韵上的成果来丰富自己.这种背离与接受的辨证统一奠定了后世诗词关系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85.
“十七年”间臧克家的诗歌选本批评,反映着这一时期诗人诗歌活动的某种悖论:一方面,臧克家通过选本的序跋写作与选本删改等批评活动,鲜明地表达了他紧跟时代步伐的激进姿态;另一方面,透过这些诗歌选本批评的某些言说及其策略,显示出臧克家作为一个诗人真诚的一面.臧克家诗歌选本批评中的这种“说”与“被说”,折射出“十七年”诗歌批评的某种矛盾性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86.
87.
李白诗歌用典的诗学谋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义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5)
李白以典故的活用疏通文化密度的淤积,充分发挥了一个天才诗人的主体性。典故的选择,实际上是携带着现实的感触,寻找历史的相似性。李白写边塞豪情和宫中行乐,多用汉朝典故,安史之乱后,李白诗选用的典故系列发生明显变化,所选多为战国典、楚汉相争典,以及五胡十六国、永嘉南渡典。他用这些典故所携带的历史相似点,描写战乱流离,以及在各派政治力量相争中为奇才脱颖而出所提供的历史机遇。写个人游历和身世的时候,也多遵循这一原则:写山水留连和诗酒风流,多用六朝名士典故;写流放飘零之悲,则多用屈原、贾谊的典故。他活用典故的方法多姿多彩,精于取舍,讲究正反,巧作分合,善用流密,用典的方式五花八门,正用、反用,明用、暗用,翻过一面用和充满悖论地用。在如此丰富奇幻的用典方式中,超集码的汉字文化网络被牵动和激活,被拆解和重组,从而使再生文化现象的用典在形式上出现许多原创的功能。这种典故的拆解和重组,剖分和联缀,在李白诗歌中表现得异常复杂,把诗人的心灵感受,渗入于典故语言的超集码性,成为增加文化密度的一种审美谋略。李白诗歌用典的操作充满着试验性,试验性乃是创造性,若干试验的夹生,并不影响李白诗的总体成就,反而映衬出他敢于创造的胆识。 相似文献
88.
许多中国当代诗人对死亡的书写往往从死亡本能的角度切入,营造出诗人自身的精神幻象,从中透露出诗人们或具积极性、消极性和中性(中间状态)的无意识心理及情感体验,显示出诗人们死亡心理与情感体验内涵的丰富性与复杂性.结合有代表性的文本,对当代诗歌死亡书写中的精神幻象的具体内涵予以分析,是很有文化意义的. 相似文献
89.
《说文解字》因为后人在传抄中的误改或误增,以致产生很多重出字.本文试将重出字分为四类进行完全归纳、考证。这四类分别是:第一,两个篆文相同者;第二,一个字是篆文,而另一个字是某个篆文的或体,也就是一个篆文与另一个篆文的或体相同;第三,两个字的古文相同;第四,某个篆文与另一个字的古文、籀文或俗体相同.同时,文章也对重出字的各种原因进行了必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90.
本文以20世纪中国题咏新诗创作为整体考察对象,界定了题咏新诗的内涵与外延,描述其发展脉络和演进过程,较为全面系统地论述了20世纪中国题咏新诗的价值取向和意象形态变化,并对21世纪中国题咏新诗创作走向做了合乎情理的预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