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4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2篇 |
劳动科学 | 1篇 |
民族学 | 7篇 |
人才学 | 15篇 |
人口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18篇 |
理论方法论 | 20篇 |
综合类 | 133篇 |
社会学 | 164篇 |
统计学 | 30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15篇 |
2015年 | 31篇 |
2014年 | 87篇 |
2013年 | 49篇 |
2012年 | 47篇 |
2011年 | 21篇 |
2010年 | 28篇 |
2009年 | 24篇 |
2008年 | 29篇 |
2007年 | 30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黄了青梅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2013,(8):43-43
<正>究竟是从何时开始,成年人的爱情简单到,安稳而平淡地生活便抵得住一切惊心动魄。他们的遇见,不是人生最华美的季节,她已过而立之年,为人处事优雅中渗着冷淡。而他,即将不惑,生命中秋雨滴落过,风霜来袭过。这爱便缺了几分年轻人的激烈与浪漫。隔了200公里,他们每天都会发短信和打电话,也会聊到很晚。他总会在晚上11点提示她:再聊半小时,必须上床睡觉。 相似文献
42.
贾冬婷 《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纪实)》2013,(10):6-10
记录黑暗是残酷的,尤其在感到属于自己的那盏生命之灯一点点黯淡之时。但于娟决定完整地写下这段生命中最黑暗、最苦痛的日子:绝少人会在风华正茂的时候得癌症,更少有人查出癌症已然转移到全身骨头发黑时,还有这个情致来‘我手写我心’。所以我自认为,我写的这些文字将是孤本。她想用自己的生命日记告诉所有人:那些不能杀死你的,最终都会让你更强大。 相似文献
43.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3,(5)
先锋派是自80年代中期崛起以来,便形成将叙事本身作为审美对象的共性,打破了传统的叙事模式。余华作为先锋小说作家中最具实验色彩和艺术个性的代表人物,在探索小说的叙事技巧的形式上做出了极大的创新。灵活运用文本话语与故事内容之间的关系,制造有意味的重复,创造有节奏的叙述频率,把余华的作品推向了一个崭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44.
珍稀动物《有报天天读》的杨锦麟,既是我的员工,又是我的兄弟,我尊称他为“杨先生”。这是个敢于唱反调提意见的人,曾经扬言要在凤凰卫视成立“团结工会”,但我看中的是他面对生活时的那份真诚、认真与勇气。 相似文献
45.
46.
人活着究竟是为什么?幸福究竟是什么呢?其实幸福就是对好好活着的一种感悟,一个无可代替的理由。作品向我们展示了主人公福贵面对人的一生中所遭遇的种种苦难,他又是怎样勇敢面对最终为其活着本身而活着。余华通过福贵旨在寻找的某种生存方式,它经由活着二字召唤我们重新审视生命的本质——生生之美。 相似文献
47.
风为裳 《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纪实)》2013,(Z1):101-103
8岁那年的一天,母亲把炒好的黄豆芽儿端上桌,就捂着肚子躺在了炕的一边。我叫母亲吃饭,母亲说:你们吃吧,我心跳得厉害。那是母亲留在这世界上的最后一句话。我们全家吃完饭,父亲抽了一支烟,问母亲要5元钱,说矿上有人结婚,要随个礼份子。叫了两声,炕上没人答应,父亲有些火了,过去拉母亲,母亲软软地倒了下去,全无知觉…… 相似文献
48.
生存和死亡总是余华小说绕不开的话题.无论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活着》还是新作《文城》,在生死问题上均体现了余华对生命意识和态度的思考.《活着》中凸显的是"生存即是意义"的价值取向,而《文城》中更多表达的则是生命、精神价值,这样的变化,体现的是余华对生命哲学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49.
刘袖眉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2009,(9):4-6
<正>有一种鸟临近死亡,就投入烈火之中。当火焰即将燃尽时,它会从火焰中飞出,重新获得一次生命。它叫不死鸟。其实,在爱的烈焰下,人同样会获得重生。 相似文献
50.
曾发誓陪她地老天荒的爱人绝情离去,一个和她同样命运多舛的"哥哥"来了,不仅带给她温暖与活下去的力量,更让她找回失落太久的声音。陌生"哥哥"的倾力拯救,是否真的能让这个苦命女孩的命运峰回路转?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