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4篇
劳动科学   11篇
民族学   43篇
丛书文集   50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51篇
社会学   33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在我国这样一个具有丰富文化资源的国度,如何保护民间文学艺木表达是一个极为复杂且争议较大的问题,以致我国的相关立法仍面临窘境.是否需要对民间文学艺木表达提供著作权法保护以及如何提供保护是解决这一困境的重点.对此,我们需要厘清相关概念,在正确认识我国面临的立法困惑的基础上,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公法与著作权私法保护的协调性,结合对著作权法的适当调适,以积极探索并选择更合理的民间文学艺木表达保护路径.  相似文献   
22.
针对应用型技木教育,在分析其课程类型后,探讨课程整合的含义、必要性和原则,并在能力本位的指导下,对实际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全面整合,取得了教育教学的突出效果.  相似文献   
23.
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电力能源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需要保证好输电线路行的稳定性,同时还需要将电网的安全性保证好.雷击事故是高压架空输电线路中经常发生的事故,雷击事故是停电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对高压架空输电线路的防雷技木进行研究,以此来确保输电线路的供电安全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24.
对工作流程技木运用情况进行分析,且在此基础上对电力调度指挥系统进一步了解,对工作流技木流程更好的应用电力调度指挥提供一定建议.  相似文献   
25.
本文首先考察了玛哈图木·阿杂木其人其事与白山派的关系,其次着重探讨白山派的早期沿革史,重点放在阿帕克和卓以前的历史活动上.因这段历史比较模糊,易产生混乱,而阿帕克和卓以后的历史发展较清晰,且学术界作过不少研究,所以就这段历史略加叙述.  相似文献   
26.
“门”做部首要组字,组字都得添里边。“门”里有“人”亮“闪闪”,“门”里有“木”好空“闲”,  相似文献   
27.
霍巍 《西藏研究》2002,(3):52-60
佛教传入吐蕃之后 ,佛教石窟寺艺术也随之在西藏高原兴起。开凿石窟、雕刻塑造佛像之风在当时的政治、宗教、文化、经济中心拉萨初开其端 ,被称之为“吐蕃第一窟”的拉萨药王山查那路甫石窟 ,便是其中的一处重要的早期石窟寺遗存。① 但由于田野考古工作的局限 ,长期以来 ,学术界对西藏高原这一佛教艺术重要的表现形式并未能够从文献与考古材料两方面加以认真的识别与研究 ,西藏一直被认为是佛教石窟寺艺术分布图上一个几乎是空白的地区。近年来 ,随着西藏西部以皮央、东嘎石窟遗址为代表的一批石窟遗址的考古发现 ,② 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  相似文献   
28.
本文为解决芦笋短期贮存保鲜,以延长加工期和探讨出口鲜芦笋的可能性。对本地白、绿芦笋进行贮藏保鲜试验。结果表明鲜芦笋在2℃、RH90—95%的条件下,贮藏两周,伸长、失重、还原糖及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仅 Vc 有随贮藏期延长含量有下降趋势(P<0.01)。能符合加工,鲜销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29.
“一”、“二”、“三”三个序数词代表了王熙凤人生历程的三个重要阶段。“一从”是指她嫁给贾琏后的最初一段时间里夫唱妇随 ,即“出嫁从夫” ;“二令”是指她执掌荣国府大权后发号施令 ;“三人木”是指她失势后被贾琏休弃。“一从”是“二令”的基础 ,而“二令”又带来了“三人木”的恶果。对于“一从” ,曹雪芹采取“留白” ,即不写之写 ;对于“二令” ,则采取详写 ;对于“三人木” ,却因去世来不及写而被高鹗错写  相似文献   
30.
本文以著名戏剧家徐芬木的作品为例,着重分析了其剧作在结尾的处理和表现手法上的变化,并通过与中国古代传统的戏剧以及国外的戏剧相比较,从而试图揭示中国当代戏剧家在审美上的一些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