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王军君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7,28(5):63-67,109
电影《城南旧事》改编的成功,与其笼统地归功于对小说原著的忠实,不如更准确地说,是电影忠实于并强化了小说原著那种以"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为基调的散文化风格。本文试图通过对小说文本、电影剧本和剪辑完成的电影之间的详细比较,考察从小说到电影这一改编过程中对风格问题的处理,探析散文式电影改编的艺术技巧和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2.
一、"郎中"医生义应起于中唐"郎中"有两义:官名,医生。《辞海》第六版:"称医生或卖药兼治病者。始于宋代。周密《武林旧事·诸色伎艺人》‘说药’有‘杨郎中’、‘徐郎中’。"《辞源》:"宋人称医生为郎中。宋·洪迈《夷坚志·三至》己三《刘师道医》:‘伸手求脉,……妇在旁,忽鼓掌笑曰:刘郎中细审此病,不可医也。’《东京梦华录》三《马行街北诸医铺》有柏郎中 相似文献
13.
阎志芬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28(5):143-144
一口气读完中国政法大学《政法论坛》编审胡梅娜的新作《水乡旧事——我的童年》,不禁久久沉浸其中,流连于美的遐想和美的意境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徐睿彤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32(5):99-101
小说《城南旧事》以主人公"小英子"的第一人称限制性叙事视角,将小说叙事从平淡和习以为常的视觉感受中移出,以陌生化的叙述,聚焦了五个独立而又紧密相连的故事;在充满淡淡的忧伤中表达生命成长的主题和童年逝去的无奈,富有叙事留白的魅力;小说以典型的京白和"南蛮子儿"方言的语言碰撞,充满语言表达的新鲜感。整部小说以"小英子"的陌生化聚焦、小说视角的越界与妥协,以及利用儿童视角的陌生化与读者期待视野的融合,都使得《城南旧事》的叙事艺术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15.
萧玉华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5):15-17
<城南旧事>虽系小说,但却出之以散文笔法,有着强烈的纪实性特征,本文从纪实视野--缅怀童年、纪实心态--童真体验及纪实笔法--淡笔描摹三个方面来把握<城南旧事>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16.
17.
吉林市江南在历史上开发较慢,进入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江南有了很大发展,尤其是九十年代和新世纪,江南发展迅猛.然而,江南的历史却鲜为人知.笔者试图通过对吉林市江南的历史遗迹、古迹、交通、旧事等的介绍,以期对吉林市江南的历史有较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电影《城南旧事》和小说《城南旧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析老北京影像。老北京的人情味和空院子、老巷子、旧房子、小园子等文化元素都是1920年代帝都北京的真实记录。林海音的怀乡文学以“女性”主义的视角书写,从儿童的眼睛观察成人世界,打开了一扇“真实”世界的窗口。《城南旧事》小中见大,书写“大时代”的“小人物”返乡故事,折射了中国大陆巨变时代的政治风云。作者以自身人生时空变迁对北京古城进行想象性的文学描摹和文化景观的地理投射,影视叙述文本被重构为一个遥远的可望不可即的“乡土梦”。 相似文献
19.
1969年到1978年,我在北京车辆段当木匠。9年摔打,记忆深刻,梦里常回故地。人说"相见不如怀念",台湾作家林海音为安顿乡愁,追寻梦中旧京,写下《城南旧事》。我怀念车辆段的日子,那里承载过我的青春、理想、汗水…… 相似文献
20.
马雯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3):39-41
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和萧红的《呼兰河传》都是具有自传性质的回忆作品。这两部作品虽成书时间不同,却具有同样的艺术魅力。作为女性作家笔下的回忆小说,两部作品有着或多或少的相似或相异之处,文章通过对“家”的诉写、儿童视角的选择和对女性角色的认知三个方面将二者加以比较解读,以期对作品共同的魅力特征有所揭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