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21.
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小说《爵士乐》超越了婚外恋﹑谋杀的伦理巢臼,它借用爵士乐的表现手法和追寻自由的爵士乐精神,表达了对黑人文化的新反思。 相似文献
22.
流行音乐与传统音乐形式的结合是近一个世纪以来作曲家不断作出尝试的领域,本文通过对管弦乐与爵士乐元素的结合以及其在流行歌曲演唱中的运用进行举例说明,并具体对笔者根据流行音乐元素进行编创的两首管弦乐合奏作品进行作曲技术上的分析,使管弦乐中编配技术中的流行音乐元素得以更为清晰的展示,从而说明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形式相互结合产生的新的音乐美感。 相似文献
23.
刘弘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6(6):72-73
爵士乐近些年来在音乐领域内十分流行,本文对这一音乐品类的基本特征,从即兴演奏的风格、超常的演奏技法,及对摇滚音乐、流行歌曲、现代严肃音乐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24.
莫里森的小说《爵士乐》以爵士乐作为一种叙述策略和行文风格,不仅将爵士乐的灵魂编织进了文字,而且还丰富地展现了特定历史时期整个黑人群体的生存状态和所面临的文化身份认同困惑。文章拟以小说的音乐性为切入点,通过重复、即兴创新、和声对位等爵士乐音乐元素与文本的有机结合来探讨新黑人的文化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25.
刘晓露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4):53-56
《爵士乐》重述了美国黑人集体经验的基本故事:奴隶制下灵魂与肉体的分裂。这种分裂使得个体贬低自我、替换自我,把自我最好的部分置于他者之中。小说中乔的"痕迹"和维奥莱特的"裂缝"成为这种分裂的典型象征。叙述者将这些裂缝和痕迹归拢起来,放置在小说叙事的中心地位,并借用爵士乐的即兴变奏特点揭示人物角色和小说身份叙事的后现代性。 相似文献
26.
张稚敏 《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3):80-84
本文拟从原型批评角度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大河意象,表明盖茨比的一生正如一条神秘的河流,其中的波澜起伏也恰好暗合了“喧嚣的二十年代”歌舞升平浮面下潜藏的人类精神危机。 相似文献
27.
姜江 《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2006,19(3):410-413
黑人音乐与美国流行音乐的关系反映了美国非裔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相互影响和渗透的关系的一种特殊情形:它在后者的强烈挤压和制约之中形成,却又强烈地影响了后者,它已被认同为美国文化的重要特征。文章选取1920年代的纽约哈莱姆区为视点,从跨文化交流的角度对其进行一个切面式的考察,旨在证明:在种族隔离的大环境中,在黑人文化无法进入主流话语的情况下,爵士乐成为黑人族群自我表达的一种方式,它的广泛传播使得黑人得以逐渐被认识和接受,它事实上也促成了黑人族群意识的进一步觉醒。 相似文献
28.
方红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27(5):48-52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在经历了反映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两个发展阶段之后,在当代社会表现出新特点。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妮.莫里森的“历史”三部曲(《宠儿》、《爵士乐》和《乐园》)超越单纯对女性经历的关注,开始把目光投向黑人群体和民族历史。莫里森以黑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不同内涵的“爱”的追求为主线,以黑人群体为主角,对白人的官方历史进行解构和颠覆。在重述黑人历史的同时,莫里森也开始对黑人社区自身的缺陷进行反思和批判。“历史”三部曲代表了黑人女性文学的新走向。 相似文献
29.
《中国妇女(英文版)》2008,(5):82-83
Beijing Jay Chou 2008 World Tour Beijing Concert周杰伦2008世界巡回演出——北京演唱会Venue:Beijing Workers' Stadium Date:May 1 Price($):180/280/380/480/ 680/980/1,280 相似文献
30.
胡锦凤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3):105-110
从严肃小说与通俗小说的差异嬗变、美国"爵士乐时代"通俗小说的发展现状及超自然小说的渊源特征出发,从三个方面分析了菲茨杰拉德创作的糅合了超自然成分的部分作品,分析菲茨杰拉德在美国"爵士乐时代"通俗杂志蓬勃发展、超自然小说处于发展阶段并拥有广大读者的大背景下,通过其独特视角及新颖手法,所进行的超自然小说创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