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51篇
  免费   155篇
  国内免费   41篇
管理学   41篇
民族学   78篇
人才学   35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621篇
理论方法论   259篇
综合类   3708篇
社会学   196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12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142篇
  2020年   131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186篇
  2014年   327篇
  2013年   286篇
  2012年   337篇
  2011年   374篇
  2010年   401篇
  2009年   401篇
  2008年   421篇
  2007年   358篇
  2006年   350篇
  2005年   303篇
  2004年   240篇
  2003年   233篇
  2002年   210篇
  2001年   190篇
  2000年   162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11.
新时期的诗歌创作曾一度将诗语的典雅奇异推向一种极致,随后开始了面向生活语言的俗化的回归,一直发展到当下的“口水诗”,走到了另一个极端。与此同时,以歌词、短信等为代表的社会生活俗语,却出现了全面诗化的现象。诗语俗化和俗语诗化的文化背景和动因,可以概括为诗的娱乐化和娱乐的诗化。一方面,俗语作为娱乐的一部分需要审美的诗意元素的参与;另一方面,诗歌为了迎合娱乐和市场的需要则选择了全面俗化,诗语的俗化正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侧面。  相似文献   
112.
屈原与屈骚精神是戴复古作品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有关历史人物话语。纵览戴复古之作,可见其诗学的主体精神溯源屈子,远绍杜圣,近承放翁。此种诗性精神对他的时事诗、山水诗、咏物诗创作影响甚巨,而这一接受历程在南宋时期显得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13.
朱湘推崇浪漫主义与唯美主义诗学,讲究诗歌形式的独立与完美,想象的瑰丽与新奇,抒情的自然与真实。他的这种诗学倾向影响了他的翻译选材。在朱译一百二十多首诗歌中,具有浪漫主义倾向的译诗占全部译诗的三分之一左右,具有唯美主义倾向的译诗约占全部译诗的六分之一,两者合计占了全部译诗的二分之一强,体现朱湘在诗歌翻译选材上的浪漫主义与唯美主义倾向。朱湘在翻译选材上的这种倾向反映了他的诗学观对其译诗活动的操控。  相似文献   
114.
齐梁体诗是盛唐诗人在近体律诗定型后刻意仿效齐梁诗风或诗律而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岑参《夜过磐豆隔河望永乐寄闺中效齐梁体》诗不仅在表现题材和诗情、诗境等方面效齐梁赠妇寄闺之作,而且在写法上也通篇皆对、假物比象,充分体现了齐梁体绮秀映带的艺术特点。王昌龄《诗格》齐梁调声条反映了盛唐人对齐梁体诗调声之术的初步认识和理论总结,后人谓唐代即有齐梁调诗是对此书原文的误读。杜甫戏作的吴体诗《愁》与唐人所作、所论齐梁体在诗歌体式和格律方面均有显著之差异,吴体与齐梁体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诗体。盛唐人之所以不太热衷创作齐梁体诗,存在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而时人普遍对齐梁绮靡诗风和严苛诗律持批判态度是其中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5.
作者采用描述翻译学研究方法,以英译诗作品作为研究对象,就中国古典诗词翻译中再现意境美的三大主要问题作了研究并给出对应策略:其一,掌握保留原诗模糊美感与使译诗具可读性之间的度:尽量保留原诗的意象及结构、弘扬东方含蓄美学文化;其二,译诗读来要符合原诗的情绪、节奏,不要因韵损意;其三,目的语读者无法理解的文化因素采用替代、一般化等变通、补偿手段。  相似文献   
116.
《诗》研究一直被经学、文学两大传统所左右,研究成果往往因囿于学科视野狭窄而产生偏颇。文化生态学视野下的《诗》研究,则试图将《诗》研究的经学和文学两大传统融合起来,并引进历史学、文化人类学、文化诗学的理论,将《诗》放在具体的、历史的文化语境中,对其做跨学科、交叉性、汇通性的全面观照,从而揭示出《诗》的丰富性与复杂性。在文化生态学阔大的研究视野之下,《诗》研究中的许多学术难点,如《诗》之发生与成书、《诗》之“雅”“颂”的文化价值、《诗》之“变风”“变雅”的缘由以及《诗》之“十一国风”的艺术风格,都变得逐渐明晰起来或得到了较为合理的解释。而且,通过对《诗》的文化生态学研究,《诗》与诸子百家的关系也慢慢被梳理、提升出来,《诗》之“变”打破了“雅”、“颂”时代的王官之学的一家独大和思想禁锢,《诗》之“十一国风”则开拓出了士大夫的自由风气、忧患意识、批判精神、家国情怀,这些都为诸子之学的“百家争鸣”开风气之先。  相似文献   
117.
吴作兴 《老友》2013,(3):19-19
从年轻时一直到现在退休,我都喜欢读近体诗、背近体诗、写近体诗。我与近体诗的"恋爱"经历,还得从40多年前说起。1968年8月,我和许多同学一样,惜别母校,"面向农村"。17岁的我,当"红卫兵"胡闹了两年后,开始醒悟,我意识到眼前这场摧残文化的"大革命"是很不正常的,科学文化知识在将来一定会受到社会的重视。于是,我决定一边种田,一边坚持文化学习。我学什么呢?在那个文  相似文献   
118.
爱德华·泰勒被称为是一位“旷野巴罗克”诗人.他的诗歌闪烁着宗教思想和诗歌艺术的光芒.他模仿邓恩等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玄学派宗教诗人,将神学思想深藏于日常话语之中,用奇喻、双关、悖论等修辞手法,让诗篇充满喜乐与惊奇.《上帝的决心》和《沉思集》是泰勒的代表性诗歌作品,充分体现了诗人将貌似简单的旷野意象与严肃深邃的宗教主题相互融合的独特的“旷野巴罗克”诗歌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19.
唐顺之是江苏常州杰出的历史文化名人,明中叶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抗倭儒将,重气节行侠义,世称荆川先生。他是嘉靖八年会试第一的进士,历官多任;嘉靖文坛有重大影响的文学家,在王门中占一席之地的心学思想家;治经史,研杂学,通晓军事;博学多识,著述宏富。晚岁赴海疆抗击倭寇而逝于抗倭任上,立下不朽的功勋,并创作海防诗传世,在事功与文学上均写下重彩的最后一笔。  相似文献   
120.
从移情作用的概念出发,首先阐述了对移情作用的认知,接着进一步从认识社会和跨文化交流方面论述移情作用的重要性。移情是美学研究中很重要的概念,推及到其他方面也可以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在此对其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