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0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60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7篇
人才学   22篇
丛书文集   472篇
理论方法论   117篇
综合类   1668篇
社会学   151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221篇
  2009年   201篇
  2008年   238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145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文以<红楼梦>语料库为基础,采用定量、定性的研究方法对<红楼梦>中人物的"哭态"作了全面、系统地分析统计,探讨了影响作者选择不同"哭态"的因素及"哭态"描写的功能.  相似文献   
42.
《红楼梦》中的甄宝玉与贾宝玉思想个性先同后异,并最终彻底分化。小说中二者并置,互相映衬,意在表现离经叛道与回归仕途两种不同的人生模式和人生态度。甄、贾二玉性格由合而分的过程,是作者在世俗化与个性化之间徘徊游移并最终取舍的过程;二玉最终的性格分裂,也流露了作者创作心理的矛盾:他虽然最终令贾宝玉选择了出世之路,但在感情上又不能全然跳脱俗世的牵绊,因此让甄宝玉从贾宝玉身上分离出来,选择了另一条人生道路。二者相互补充,既可以写出仕途经济对一个人的荼毒和异化,又可以突出贾宝玉最终抉择的艰难和可贵。  相似文献   
43.
《决策探索》2010,(9):95-95
有统计说,在全球企业家中,女性比例已从20世纪80年代的不到10%,上升到当前的20%。在中国企业经理层中,女性比例已达到42.1%。千万不要相信,上司就是上司,与性别无关。了解女上司,可以避免措手不及的遭遇战。职场女上司的各种类型,你基本上都可以在《红楼梦》中找到。  相似文献   
44.
江岸 《领导文萃》2010,(11):126-127
《红楼梦》里的美男子标准,类似今天超女快男一类,脂粉气浓得化不开,都是花样男子。满眼望去,贾宝玉、秦钟、贾蓉、柳湘莲、北静王等无一例外。无怪乎“粉面珠唇、身材俊俏、举止风流”一类。  相似文献   
45.
细节是文学作品的细胞,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形象。《红楼梦》中的细节描写更是无处不在,或刻画人物形象,或淋漓尽致地表现主题,或推动情节的发展,斑斓多彩,绚丽多姿,千变万化,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46.
《领导决策信息》2010,(36):11-11
一块本应属于农民的农村集体土地.为何变成一张张代金券?9月7日中广网发布消息解读了此事。2004年.四川宜宾红楼梦村村委会把集体酒厂转让给老渔翁公司.本应所得的400万集体土地款却被村委会印制发行了代金券。  相似文献   
47.
从目的论看《红楼梦》中俗语的文化意象英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大卫·霍克斯英译《红楼梦》文本中俗语所含蕴文化意象的英译.霍克斯从特定翻译目的出发,遵循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灵活运用多种具体翻译方法,归化和异化策略兼容并蓄,应对错综复杂的“文化意象错位”现象,为汉语俗语英译提供了有效的参考性批评理路.  相似文献   
48.
顾宇  温庆新 《齐鲁学刊》2023,(1):143-151
《红楼梦》在清代流传过程中,出现了为数众多的“题咏”作品。“题咏”者不仅基于自身视角重新熔铸《红楼梦》的文本情节及其意义,且通过移情式品评展开与《红楼梦》文本的交流对话。作为“题咏”者主体表达与写作欲望的集中体现,“题咏”作品展现出一种兼顾《红楼梦》文本所写、“题咏”者实际境遇及阅读时的心理感受等复杂状况的碎片化阅读乐趣或精神体验。此类碎片化阅读体验往往发生于当时具有一定知识基础的社会群体中,并在“阅读—书写”的固化抒情模式中深度表露了“题咏”者日常阅读的一般精神常态与闲适消遣状态。因此,考察当时人移情式“题咏”的阅读活动,有助于探讨《红楼梦》后世接受的推进方式,藉此分析《红楼梦》在当时知识群体日常生活中的典型价值。  相似文献   
49.
柳经常出现在我国古代抒情文学作品中,成为一种具有特定内涵和独特意蕴的文学意象。拟从柳意象的原型内涵入手,对《红楼梦》中柳意象的艺术表现进行梳理,试探讨其作为叙事文学对柳意象内涵的继承和深化。  相似文献   
50.
林红玉本名隐喻其人如玉,她是除宝玉、黛玉、妙玉之外的另一块色泽艳丽的美玉,具有"玉性"特征。如同其他的以"玉"字命名的人物形象一样,她也有"高洁"诚信"智慧"忠义"等"玉德"之美,她是作者所同情、赞颂的下层丫头形象。作者以"玉"字为其命名应特别值得注意,对林红玉本名隐喻的索解似可以还原其人的本来面目,消除对她的种种误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