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69篇 |
免费 | 59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38篇 |
劳动科学 | 4篇 |
民族学 | 23篇 |
人才学 | 72篇 |
丛书文集 | 1069篇 |
理论方法论 | 133篇 |
综合类 | 1741篇 |
社会学 | 152篇 |
统计学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45篇 |
2022年 | 42篇 |
2021年 | 41篇 |
2020年 | 57篇 |
2019年 | 52篇 |
2018年 | 25篇 |
2017年 | 40篇 |
2016年 | 67篇 |
2015年 | 90篇 |
2014年 | 159篇 |
2013年 | 186篇 |
2012年 | 195篇 |
2011年 | 237篇 |
2010年 | 257篇 |
2009年 | 270篇 |
2008年 | 265篇 |
2007年 | 211篇 |
2006年 | 193篇 |
2005年 | 160篇 |
2004年 | 125篇 |
2003年 | 131篇 |
2002年 | 131篇 |
2001年 | 114篇 |
2000年 | 96篇 |
1999年 | 40篇 |
1998年 | 34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中庸》修养工夫有其人性论的基础,对于这一问题,本文从人生修养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修养方法的合理性加以梳理与探讨,并且指出,就先秦儒家阐释的重心来说,经历了一个由孔子偏重修养工夫到盂荀注重人性探讨的转向,而《中庸》在这种转向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62.
胡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1):42-45
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突破了早期和中期小说中更多从体力强悍、胆魄过人等外在性格特点对人物的描写,而从年老体衰、拼搏与失败、丰富的内心世界、"群狮"的梦等视角创造了桑提亚哥"硬汉"的形象,极具创新性;对大海、作为审美对象和征服的对手马林鱼、给人类带来厄运的鲨鱼以及作为基督化身的桑提亚哥等艺术形象的创作折射出作品所包蕴的哲学内涵,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63.
孙桂平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8(2):77-80
孔子首先是一个好学者,一个成功的学习者,而后才是一个成功的教育者。孔子的学习思想可以用“好学”来概括。孔子“好学”的精义在“求道”。孔子是渊博的学者、仁爱的教者和真诚的长者,是伟大的老师,善于将知识转化为魅力,善于引导人通过学习知识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64.
65.
论孔、墨朴素的唯物史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雪河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5):1-6
孔子和墨子分别是儒家和墨家的创始人 ,他们的历史观是相同的 ,都带有朴素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色彩 相似文献
66.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35-35
林回曰:“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醒。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 相似文献
67.
68.
梁静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6):54-55
孔子、孟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其思想可反映出传统义利观的特点:见利思义、义然后取和轻利。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义利观是义利并举的,我们既要吸收传统思想的精华,又要放置于全球的语境中。 相似文献
69.
社会和谐包含着社会方方面面的和谐,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在这一现实进程中,弱势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乃是首要问题。以孔子的人本意识为理论指导,以构建和谐校园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贯穿孔子有教无类、身教重于言教、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从教育平等、师生共处、优势互补、新生智慧等方面阐述了对弱势大学生的关注,并提出了思想高度重视,做好防范工作;建立完善的救助机制,搞好救助工作;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做好服务性工作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0.
郑庆田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z1):82-84
春秋时期,新型之士兴起,从而使朋友作为独立一伦,开始从宗族血缘关系中分离出来,成为社会人际交往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认识到了交友在个人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它的社会政治价值,对交友的原则和规范作了精辟阐述,这具有创始性的意义.他的交友思想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在中国人际交往中,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