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5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4篇 |
人才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23篇 |
理论方法论 | 5篇 |
综合类 | 137篇 |
社会学 | 18篇 |
出版年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18篇 |
2008年 | 23篇 |
2007年 | 17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张春风 《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纪实)》2014,(8):66-67
苔丝是个15岁的女孩,十分崇拜大明星克鲁尼。她最想拥有的,就是克鲁尼的亲笔签名。为此,苔丝特意在日记本扉页上留了空白,在她心中,这个位置谁也无可替代。苔丝的父亲梅尔是个修鞋匠,不过,他是个乐观的人,总是嘻嘻哈哈,夸下海口说“亲爱的,总有一天爸爸会帮你得到这个签名因为,爸爸无所不能!” 相似文献
92.
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苔丝》在我国向来被当成最成功的现实主义经典作品之一 ,小说的艺术手法在我国一向被视为典型的现实主义手法。但苔丝这个人物形象的完美无瑕 ,明显采用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苔丝》的艺术手法实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兼而有之。苔丝的悲剧构成正在于作者将本质意义上正是传统美德的代表的苔丝却被打着维护传统道德的旗帜推上绝境 ,个体的本质意义和社会的评价二者之间构成了巨大的反差 ,这种反差令真诚崇拜传统美德的读者产生悲剧感 相似文献
93.
顾兰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3):29-30
简爱和苔丝均出身贫苦,一生与命运抗争.追求自尊、独立和幸福,但俩人命运却截然不同。本文试从作者创作思想、故事情节及人物性格发展等角度做了简要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94.
《苔丝》是英国 1 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哈代的代表作 ,《觉醒》则是同时代美国作家凯特·肖班的力作。它们分别讲述的是女主人公苔丝和艾德娜的悲剧故事。苔丝与艾德娜的悲剧虽然存在着阶级与性格的因素 ,但在两人的悲剧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共同因素却是父权制度或男权制度 相似文献
95.
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笔下的苔丝是一个真、善、美的女孩。苔丝之死凝聚着家庭、社会和个人的多重色彩,而苔丝在悲剧面前表现出的责任心、勇敢反叛、自尊自强和善良纯洁的高贵精神品质,诠释了该悲剧的魅力。本文拟从女儿、女性和女人三个维度剖析苔丝这一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96.
97.
论处在典型环境下的“悲剧式”人物苔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治云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小说《德伯家的苔丝》通过对处在典型环境下的悲剧式人物苔丝的塑造,大胆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虚伪道德,并对19世纪末资本主义入侵农村造成英国农民阶层的消亡进行了痛心谴责,而主人公的悲惨命运是性格与环境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的结果。 相似文献
98.
吴艳波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1):124-128
翻译在文化交流中必然存在具有源文和译文双方特点的“杂合”。即使被誉为归化楷模的张谷若《苔丝》译本也存在杂合现象。语言方面,译本中从词到句法都存在明显的异质性翻译,并杂合在地道的译语中;文化方面,无论是人名人称及其位置还是度量衡单位、文化典故、谚语成语等的翻译也都存在异化的特点,使译文在文化上呈现杂合性。因此,杂合是语言文化交流中必然而且必要的特点。 相似文献
99.
李微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4):373-374,376
本文运用互文性理论,从人物、场景、情节、结构、主题这五个方面探析《德伯家的苔丝》与《圣经》的互文性对照,通过对比,分析造成苔丝的悲惨际遇的深层原因,揭示资产阶级道德和宗教的虚伪,控诉了资本主义价值观的腐朽。 相似文献
100.
何芸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2):155-156
托马斯·哈代笔下的苔丝的悲剧是她自身性格的悲剧。苔丝性格的矛盾性与心理冲突是造成她悲剧的根源。苔丝的本能欲望与她对社会伦理道德根深蒂固的认同构成了她内心两股相互对抗的力量,使她一直处于痛苦的心理挣扎状态之中,并最终酝酿成了悲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