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4篇 |
免费 | 15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篇 |
劳动科学 | 1篇 |
民族学 | 8篇 |
人才学 | 5篇 |
丛书文集 | 128篇 |
理论方法论 | 19篇 |
综合类 | 315篇 |
社会学 | 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17篇 |
2022年 | 14篇 |
2021年 | 19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14篇 |
2015年 | 15篇 |
2014年 | 27篇 |
2013年 | 26篇 |
2012年 | 37篇 |
2011年 | 33篇 |
2010年 | 16篇 |
2009年 | 24篇 |
2008年 | 32篇 |
2007年 | 23篇 |
2006年 | 25篇 |
2005年 | 28篇 |
2004年 | 22篇 |
2003年 | 18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在藏传佛教首领与清朝皇帝的交往中,尊称清帝为文殊师利大皇帝。考辨这一称号的由来,可以论证这一称号代表了佛教对于皇权的臣服,是中国作为大一统帝国正统性传承序列的一个环节,而不是断裂,皇帝作为主导性虚构在清朝正统性中起到凝聚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2.
蒋丽娜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9(6):63-64
现代主义是西方文学运动中的一个重要现象.现代主义这个术语所涉及的各种艺术作品极其丰富,本论文主要以英语文学中的现代主义为主题,也就是针对詹姆斯·乔伊斯的作品来进行研究,从而分析现代主义的深远影响及其在当代世界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3.
施军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1999,(3)
虚构世界自我包含的本质将确定事实转变为虚构世界对现实的不确定内客,与具体现实相背离,而与虚构世界自身相统一。我们面对的现实,已经包含着不同的虚构,小说的虚构世界一方面是对现实的虚构倾向的加剧,另一方面是对现实世界的融合,虚构世界意味着与事物的事实状态相背离,这种背离是一种与现实的特殊融合形式,只有背离事实状态,才可能揭示出非事实状态的现实,背离事实意味着我们对某种现实的认知失去事实的控制,必须从与事实相反的虚构世界出发来全新把握和表达这种现实。这使虚构世界显示依赖现实又返回现实的特性。 相似文献
124.
徐新建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4)
四川藏族作家阿来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出版后引起了较大反响。本文从小说虚构与族群表达的角度把其归属为“双族别文学”类型,并结合对扎西达娃、马丽华等其他藏域作家的相关比较,分析了阿来作品因族别和地域的双重“边缘性”而派生的认同问题,指出阿来通过小说所追求的“普遍的意义”和“普遍的历史感”其实是为了在消除别人眼中的“异类感”之后,以平等的地位参与对“普遍性”的解释、建构和创造。此外,本文同时也涉及到在现代中国“多民族性”背景下如何认识、评估少数民族文学的现实和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25.
陈炳熙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5)
小说源于生活,但作品中所描写的人生图景是作家对生活进行加工改制,想象补充,予以典型化的产物。未经提炼加工的个别事件,可能在生活中是真实存在的,但因缺乏典型性,写在小说里反而显得虚假。作者虚构人物和情节,必须从生活出发,脱离生活便流于编造,造成人物矫情,对话虚假、情节荒谬。小说反映生活,表现主题思想靠的是形象,绝不能靠图解。小说的艺术力量全在含蓄,作者越像是不露声色,就越能使作品有声有色。写小说失之过巧,令人觉得是在卖弄技巧,也就失去了生活的可信性。创作应顺乎生活原有的规律,出乎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否则便会弄巧成拙。小说家应走在时代的前列,发现生活中全新而未经表现的东西,力戒抄袭会用,才能找到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26.
宋坚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3)
伊瑟尔最近的学说所展示出来的文学人类学的中心问题,也即文艺需要和文艺功能的问题,以前所未有的重要性和理论地位凸显出来,启示我们从人类的文艺需要这个根本问题去认识文艺的功能,它印证了马克思哲学中的人类学内涵及其对于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意义.在两相对照中我们发现,如果把马克思主义的文艺学放到人类学的理论系统中去审视,用实践人类学的眼光重新审视那些文艺学观点,就完全可以用马克思主义的文艺学作出人类学的阐释,使之显示出深厚的人类学意蕴. 相似文献
127.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29-37
通谋虚伪表示属于非自愿的意思表示瑕疵,可以分为虚构行为与隐藏行为两大类型,在基本原理上涉及意思自治与信赖保护原则。通谋虚伪表示与恶意串通行为不同,后者是当事人通谋为意思表示一致,而且具有损害第三人合法权益的意图。在通谋虚伪表示中,当事人之间虚构行为绝对无效,但是该无效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在存在隐藏行为的情形,不同的第三人之间有可能产生利益上的冲突,应确认外在的表见行为有效。《民法总则》第146条并未规定"通谋虚伪表示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应当通过司法解释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28.
作为引领抗战时期文学潮流的“非虚构”书写,在展现中国革命与抗战思想文化的价值体系、精神指向及时代情绪诸方面均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文学内部而言,战时“非虚构”书写以多样的文体类别、情感方式及表达技巧,拓宽了文学真实反映社会生活和革命的表现领域,进一步发挥了其国家/民族叙事的功能。从文学外部而言,“非虚构”书写打破了文学本身最关键的以虚构为核心的“文学”的界限,拉近了文学与民众生活的距离,形成了一套极富大众化特质的民族形式,其文学史价值也正体现在这一书写潮流与现实及历史的密切联系之中,表征着文学所具有的强烈的“现代性”时代特征。战时“非虚构”书写的思想精神资源并没有随着时代发展而成为被封存的历史,它于文学自身的价值观念、生产机制、审美标准、文本形式等方面的一系列深层变化及创造性实践,都具有鲜明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9.
克里普克所代表的直接指称理论因空名问题而受到质疑。《空名与虚构实体》一文着重论述的是克里普克对虚构专名这种空专名的基本观点。通过文献解读可以为直接指称理论做出辩护,并得出了如下结论:在直接指称理论框架下,虚构专名不同于一般专名:第一,虚构专名有含义,其实质为一簇特定的摹状词;第二,虚构专名有指称,其指称对象是一种特定类型的抽象实体;第三,若以现实世界为视点,含有虚构专名的语句假装表达命题。 相似文献
130.
高萍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3(4):30-32
在中国叙事传统中 ,历史文本是孕育叙事文学的具体母体。形成这种叙事传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一便是历史叙事中虚构、想象语境的营造 ,使历史文本具有了的文学素质 ,沟通了历史与文学 ,为今后小说创作的艺术虚构打下了初基。这种语境的营造与中国历史叙事的政治教化功能、史官的功能、先秦时期的神话历史化现象都密切相关 ,同时与史家惯用的以再造性想象描绘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表现方法分不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