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1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32篇
劳动科学   11篇
民族学   22篇
人才学   17篇
丛书文集   341篇
理论方法论   42篇
综合类   859篇
社会学   82篇
统计学   1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考察《搜神记》《世说新语》中选择问句的格式、形式特征及在句意表达上的特点。通过对两书中这类问句的描写,从一侧面揭示出选择问句在中古汉语前期发展变化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12.
汤显祖以唐传奇《霍小玉传》为蓝本创作了《紫钗记》,并对男主人公李益的形象进行了改写。对于重塑后的李益形象,有人批评其性格过于被动软弱,甚至苟且忍让,算不上“至情”。这种说法并不准确,事实上李益是一位能屈能伸、重情重义的至情君子。他性格中的“软弱、拖延、苟且”,是当时社会强权政治压迫下的产物。看似矛盾,实则合理。李益形象实质上是汤显祖的自我投射。  相似文献   
13.
14.
作文,是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情感。一个人要想写好作文,不但要掌握写作的技巧,有自己的经历、认识、见解和情感,还要掌握足以表达自己思想的语言。胸无点墨,怎能下笔成文?  相似文献   
15.
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孔克齐编撰的《至正直记》是元代具有代表性的一部笔记小说,记事与说理并重,目的在于“观省”。《至正直记》内容丰富繁芜,将元代社会历史细节化、多元化、立体化、基层化,具有证史、佐史、补史的文献价值。在书中,孔克齐提出的崇俭朴、尚勤奋、重信义、劝读书、不贪财、禁奢靡、抑游惰、慎嫁娶、厚亲戚、睦宗族、恤孤寡等修身齐家主张和理念,既是对个人品德、性情、修养的内省,也将其视为齐家原则和传家法宝,期望以此训诫规劝子孙后代。当前,孔克齐修身齐家的观念和主张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镜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出三藏记集》记载了我国东汉至南朝齐梁年间的佛经翻译情况,是佛经翻译史研究的重要史料。《记集》从四个方面记录了这一时期的翻译思想和实践:僧祐从语言学和文艺学的角度对翻译的看法;译经僧们多用“出”表示翻译;佛经翻译原文多为胡本;译场的基本结构已经确定。  相似文献   
17.
<洛阳造像记>在文学史上具有标志性作用,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学和史学价值,同时也是佛学、史学、地学研究的珍贵资料.它创新了石窟文体模式,成为元魏石窟文的新模范;体现了地记文之过渡特征,开启了时代地记文学之先声;开创了<洛阳伽蓝记>文法结构之先河.  相似文献   
18.
作为“采访近世之事”的著作,《搜神记》(二十卷本)中有很多接近当时口语的成分,保存了晋代当时很多的常用语汇,为后世研究魏晋词汇面貌提供了材料;书中大量的新词新义,既可补充现有辞书的不足,又反映出这一时期汉语词汇的真实面貌。这些都说明《搜神记》在中古汉语词汇研究中具有很大的语料价值,我们在研究汉语词汇尤其是中古汉语词汇时应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史部上·纪传类》第61页著录有"《三国志辨误》一卷。清刘履芬抄本(藏于国家图书馆)。《三国史辨》一卷,清叶名澧抄本,叶德辉跋(藏于湖南省图书馆)"。两书版本信息不全。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这两书实为一书之不同钞本,因撰文予以补正。叶德辉《郋园读书志》载"《三国史辨误》一卷。汉阳叶氏钞藏本。此书《四库全书》正史类著录,云‘不著撰人名氏’。《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已印行。而此钞本撰人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解读凌延喜的<拜月亭传奇跋>入手,结合凌氏家族刻书的实际情况及凌濛初评点<西厢记><琵琶记>的体例,指出凌濛初不可能是朱墨本<幽闺记>的评点者.又通过对<南音三籁>与朱墨本<幽闺记>的比勘,并联系明代曲坛的状况,论定凌濛初不是朱墨本<幽闺记>的评点者.进而从三个方面对凌延喜<拜月亭传奇跋>所言凌濛初得到沈璟手抄本一事的真实性提出怀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