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2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65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181篇
社会学   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关中方言区大部分地点方言有儿化现象,相对看来,西安、商州、武功、户县及其附近地区儿(化)尾词较多,扶风、眉县及其以西儿尾多自成音节,且儿尾词较少.西安等处单音节名词重叠成AA式后有小称作用,加上儿化作用又兼爱称,加上子尾无爱称.关中方言区以旬邑、西安等方言点子尾词为最多,且名词、形容词、量词可带子尾.关中方言的头尾与普通话特点基本一致.关中方言有一批能产性较强的形容词后缀,构成了形容词生动型."圪"字的使用范围由晋语区延伸到关中方言区,以旬邑等处方言使用频率最高.  相似文献   
42.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作者对13、14世纪畏兀儿亦都护世系史料做研究之后,将这200年间的亦都护世系分为四个阶段并试图回答在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死去的亦都护月鲁帖木儿是何时袭位、他与前任亦都护太平奴是什么关系等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3.
袁了凡(袁黄)以其《了凡四训》闻名于世,该书亦被当作训子家书。其实,了凡所作家训并非《了凡四训》,而是《训儿俗说》。作为王龙溪(王畿)的及门弟子,了凡在思想上是阳明后学的一分子,其人生轨迹属于典型的儒家士大夫,其日常修持及著述呈现三教汇通的思想特色。了凡家风淳朴,家学深厚,以儒为宗,兼收并蓄,强调道德主义,注重积德行善,具有出世情怀,对其人格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44.
丑奴儿     
  相似文献   
45.
鲍安顺 《社区》2023,(9):61-61
立夏在农历四月、阳历五月,江南人称之为蚕月。此时蚕儿上簇结茧,家家闭户,禁忌往来,习称“放蚕忙”或“蚕关门”。蚕月因蚕而得名,此时蚕豆也成熟了,取名蚕月也是非常恰切的。立夏日,江南水乡有烹食嫩蚕豆的习俗,记得儿时,蚕月吃蚕豆叫吃新,也就是尝新。那些天,母亲用线将煮熟的蚕豆串成圈,挂在我的脖颈上,让我随手一粒粒摘下来吃,滋味清鲜,非常好吃。此时在我的家乡--江南地区,还可以尝到诱人的桑甚、鲜嫩的竹笋,品到许多新茶,有黄山毛峰、桐城小花、六安黄芽。  相似文献   
46.
马勒是德奥晚期浪漫派音乐的作曲家,艺术歌曲是其创作的重要领域,本文以声乐套曲《亡儿悼歌》为研究对象,从创作背景、风格与技法特征几方面来阐述这部声乐套曲的艺术构思。  相似文献   
47.
冯梦龙是为民歌辩护的通俗文学家,他推崇和重视民间俗文学传统,搜集、整理、研究、批评、拟作民歌。他把视线投入民间,关注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市井民众,表现出浓重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48.
洮儿河是民国洮昌道的重要河流之一,它起着调节区域内气候变化、水气循环、植被消长等重要作用。在历史上,洮儿河流域多属蒙荒,水量充沛,植被繁茂,沃野千里。到了近代,随着关内移民的渐次增加和轨道交通线的建成,洮儿河流域得到了迅速的开发,一大批新兴中小市镇和村屯出现在洮昌道辖境内,改变了原始的生态结构。  相似文献   
49.
额尔古纳河流域是蒙古族的发祥地,它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记载着原蒙古人来到和离开此地的历史背景、自然环境、社会构成、故事情节和生动画面。学者们常常传诵和引用它的感性表述,但对它所包含的精神内涵却研究甚少。然而,额儿古涅昆传说的真正意义可能就在挖掘、传承和弘扬它的精神。本文通过对传说的真实性及其精神实质进行历史和逻辑的分析,部分地澄清它的真实性的同时,抽象概括了蒙古人原有的根本精神,即乞颜精神和捏古思精神。这原始精神作为民族灵魂以永不枯竭的智慧和力量引领和推动着蒙古人的勇敢与开拓创新、和谐与适应发展,使得蒙古民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不断创造历史。  相似文献   
50.
疯女的厄运村里来了一个疯女,十八九岁。乌黑的长发杂乱地披散肩头,发丝上沾满草叶。衣着破烂不堪。手脚红肿。通身仍洋溢着青春的朝气,秀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