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5篇
  免费   158篇
  国内免费   18篇
管理学   96篇
劳动科学   13篇
民族学   71篇
人才学   23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393篇
理论方法论   102篇
综合类   907篇
社会学   195篇
统计学   29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133篇
  2022年   149篇
  2021年   213篇
  2020年   253篇
  2019年   303篇
  2018年   151篇
  2017年   255篇
  2016年   204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迅速推进,我国建筑施工企业迎来了"走出去"谋求新发展的机遇。"一带一路"建设对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的质量和管理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有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整体上较低、人才储备缺乏长远规划、薪酬福利机制不合理、人力资源培训和开发机制不规范。为适应"一带一路"建设的需要,企业需要确定战略目标,优化人员配置;扩大招聘途径,扩充人力资源;建立人才信息库,完善培训体系;合理化薪酬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创建包容的企业文化,增强员工归属感。  相似文献   
122.
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实施,对新时代西北地区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区域经济动力学理论、区域经济结构创新和变革理论,立足于全局性与局部性相结合、战略性与战术性相结合、历史性与现实性相结合、优先性与协调性相结合的原则,架构了西北经济走廊建设与发展的战略构想,期望以西北经济走廊的建设与发展实现西北五省区的高质量发展,并以走廊外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西北五省区的生态保护。指出西北经济走廊建设与发展是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助推黄流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助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共享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成果和深度强化国际经济合作的时代要求;同时,西北经济走廊建设与发展也具备良好的区位基础、历史基础、经济基础、样本和模式基础、国际贸易通道基础。新时代西北经济走廊的建设与发展必须在明确西北五省区发展的个性定位基础上找到走廊发展的共性目标,在明晰五省区发展的功能区划基础上找准走廊发展的有效路径,充分发挥重点经济区、城市群、省会级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对走廊高质量发展的撬动能力,以科学的体制机制建设找准走廊高质量发展的科学路径。  相似文献   
123.
汉语言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历史积淀.汉语言文化国际传播是彰显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尤其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开展,学习和传播汉语言文化成为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一股新潮流.新媒体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触角,为语言文化国际传播提供了新的方式,促进了多元文化的对接.在新媒体语境下,汉语言文化国际传播过程中产生了新语言文化现象,显示出传播新特征,基于新现象、新特征,结合汉语言文化国际传播的优势及存在问题,突出特色,发挥优势,才能使汉语言文化更有效地国际传播.  相似文献   
124.
双边贸易联系及市场份额的大小、贸易商品的差异化程度、币值的稳定性等是影响两国(地区)跨境贸易计价结算货币选择的主要因素。利用中国与中亚五国相关数据,测量中国对中亚出口市场份额、贸易结合度指数(TCD)、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以及汇率的波动率,并对中国与中亚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潜力和障碍进行剖析可知:中国对中亚国家出口份额的扩大,中亚对中国贸易依赖程度的加强,中国在某些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上显现出的比较优势以及相对稳定的人民币汇率,为中亚地区人民币计价结算提供可能,但美元使用惯性、卢布的传统影响以及贸易相关国金融体系不完善仍将制约人民币在中亚国家的使用。研究提出以中亚国家"去美元化"为契机,优化贸易结构,增强出口商的议价实力,选择石油及附属贸易品、天然气等大宗商品实施人民币计价结算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5.
一带一路”是本届政府的一项重要战略规划,不仅要引进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资源和原材料,而且要将我们的工业制成品输出到世界各地,这一战略的实施不仅要有经济实力,还要依靠人才资源。笔者试图立足“一带一路”战略,对人才资源提出新需求,分析战略性人才培养的对策和特点,为战略实施的人才准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6.
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是"一带一路"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带一路"顶层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府际合作是实现"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历史必然和现实要求。随着绿色"一带一路"倡议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同、接受和参与,政府间的合作表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但由于客观上存在着政治文化冲突、政治发展差异和政府功能有别等因素,故而导致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府际合作依然存有诸多现实挑战。对此,各国政府应当从合作机制建设、夯实合作效果和提升治理能力等方面加以协同应对和积极化解,从而推动并加强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府际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27.
"一带一路"倡议与民族地区县域经济联动发展战略是实现民族地区县域经济进步,深化"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举措,二者之间紧密联系、相互融合、共同作用。二者联动发展有助于合力推动经贸合作互联互通、共同促进双方民心相通、合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本文以增长极理论、产业转移理论等经济学理论为支撑,在"一带一路"倡议与民族地区县域经济联动发展的必要性、可行性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与民族地区县域经济联动发展路径选择,主要包括;创新双方经贸合作模式,培育新的区域"亚核心";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我国民族地区县域间的政策沟通;坚持开放合作、包容共赢、绿色创新的发展理念;坚持特色发展、差异化竞争。据此实现和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与民族地区县域经济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128.
基于2008-2017年中国对71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外直接投资(OFDI)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东道国环境规制对中国OFDI动因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具有明显的市场寻求动因和自然资源寻求动因。东道国环境规制会降低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的自然资源寻求动因,东道国环境规制水平越高,东道国自然资源禀赋对中国OFDI的影响越弱。研究为解释"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OFDI实践提供新的洞见,为促进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负责任的OFDI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29.
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研究阐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联网基础设施的贸易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对于当前中国优化沿线国家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布局,有效激发贸易效应,应对外贸环境的不利冲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贸易成本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视角,构建2007-2017年中国与4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面板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实证考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联网基础设施的贸易效应。总体检验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联网基础设施有利于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双边贸易往来,且主要通过降低贸易成本而非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发挥贸易效应。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无论区分贸易方向还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差异,互联网基础设施都具有明显的贸易效应,其中:贸易成本的中介效应主要发生在沿线发达国家对中国进、出口贸易中;全要素生产率的中介效应主要发生在沿线国家对中国出口贸易以及沿线发展中国家对中国进出口贸易中。新形势下中国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要注意合理布局和把握建设力度,既培育贸易增长新动能,也优化进出口贸易结构。  相似文献   
130.
中非海洋经贸合作是新时代中非合作、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完善涉外经贸法律和规则体系”的目标要求,决定了中非海洋经贸合作的坐标定位。在“逆全球化”不断抬头、国际海洋争端日益激烈背景下,要想实现中非海洋经贸持久繁荣,需要稳固的国际法律体系保障,实现合作法治化。从法治视角来看,当前中非海洋贸易、投资及其纠纷解决法律制度都存在许多问题。中国和非洲国家应倡导全球“树立合作法治理念、遵循开放共享原则”、构建区域合作法律体系,以及完善相关国内法等举措,推动新时代中非海洋经贸合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