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9篇
  免费   12篇
管理学   49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3篇
人才学   17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99篇
理论方法论   27篇
综合类   196篇
社会学   32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水英 《老友》2015,(2):68
在国务院公布确定的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53项)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53项)中,江西共有2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含扩展项目)进入榜单。至此,江西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含扩展项目)达到70项。解缙故事解缙出生于江西省吉水县文峰镇,是  相似文献   
72.
明代万历年间,总漕与总河出于部门利益考量,围绕治河方略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最终导致万历五年和万历二十六年两次合并。二者争斗看似是治河、通漕与维护祖陵的理念之争,实则体现了万历年间复杂的政治生态。明代总漕设置于景泰年间,总河设置于正德年间,设置目的在于应对黄河决口后临时性的漕运危机。总漕与总河的设置仓促而成,其职掌多有重合之处,因而不可避免地陷入了组织效率低下与相互争斗的泥潭。这是明代体制性弊端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73.
《人口文摘》2016,(6):30-30
假文物、假名家书画这些玩意,自古就有。在明朝万历年间,吴中一带古董赝品更是层出不穷,防不胜防。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里,就有详实记载。他还放了一句狠话:“骨董(古董)自来多赝”,而“吴中尤甚”。  相似文献   
74.
明汲古阁刻本《六十种曲·四贤记》凡38出,叙元代乌古孙泽、妻杜氏、妾王氏、子良桢一家四人忠孝节义事。此本传奇,系万历间江苏昆山鹿城人狄玄集所著;明代吕天成《曲品》著录云:《四贤记》,《辍耕录》中,载此乌古保事,内配最贤,可以风世。吴书荫先生笺注说:查今本《南村辍耕录》,不载此事,或为吕氏所误记。(《曲品校  相似文献   
75.
《明史·王锡爵传》中对于王锡爵在万历朝鲜战争中的具体行迹只字未提。那么,当战争发生时,作为内阁首辅的王锡爵是否参与了这场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又发挥了哪些作用?通过对援朝御倭文献中王锡爵行迹的考察,可以发现他在援救朝鲜决策、保护前线将帅并疏导二人之间矛盾、确定明日议和基本原则等方面均发挥了核心作用;在关于朝鲜御倭事务、北边事务等方面,王锡爵也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和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76.
1429年,在朝鲜多年陈请下,明廷免除朝鲜的金银岁贡,为了避嫌,朝鲜从此在国内禁用白银,而以楮布为主要流通货币。1592年,日本侵朝战争爆发,明廷迅速赐给朝鲜两万两白银,宣祖当即赐给身边人员,人人有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白银是朝鲜国王给朝臣的赏赐,并非军饷,亦非货币。在跟明、日交往时,常需用白银,战争期间更是必不可少。明大军开赴朝鲜,带来大量白银,对朝鲜产生巨大影响。为了确保朝鲜白银的来源,宋应昌等极力鼓动朝鲜开采银矿,发现了端川等多处银矿,1594年以后,每年都能开采一些白银,宣祖终于解除白银禁令,朝鲜各地渐渐接受白银为货币。尽管历经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朝鲜最终融入了东亚白银世界之中。  相似文献   
77.
《古文苑》成书年代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古文苑》一书,世传北宋孙洙得于佛寺经龛,据说是唐人旧藏古文章。由《古文苑》辑录《石鼓文》、《诅楚文》、《峄山刻石文》的情况可知,此书并非唐人所藏,其成书时间大致应在宋代。从现今存世较为完备的宋代四种目录书籍——《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遂初堂书目》和《直斋书录解题》的成书时间和其所录书籍及南宋其他文献记载看,《古文苑》实出于南宋学者之手,其成书时间大致应在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至三十一年之间。  相似文献   
78.
文章以收载于清乾隆年间《汾州府志》中的《新设汾州府碑记》为基础,结合《明史》、《明实录》等史料对明代汾州府这一统县政区的设置原因、过程、结果及其意义进行了论述.认为,万历年间汾州升府作为明代山西政区变动的重要内容,与政府对地方社会控制需求加强之间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79.
在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湖西畲族乡城内村,有一座建造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至今保存完好的古城堡诒安堡(又名诒安城)。2001年6月,诒安堡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与赵家堡(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康熙年间福建水师提督蓝廷珍府第(又称新城、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在一个乡里,相距不过2.5公里,构成五里三城(赵家城、诒安城、新城),在闽南农村实为罕见。曾有学者评论说,诒安堡是中国闽南乡村古城的缩影和活化石。  相似文献   
80.
嘉靖四十四年《宗藩条例》实施后宗禄确实大幅削减,但此后宗禄拖欠问题依然长期严峻。正是万历十一年的周府岁禄拖欠问题,直接触发了宗禄定为永额举措的出台。先由钦差礼科都给事中万象春与各抚按及各该亲郡王条议,数年后又经廷议,万历十八年六月明神宗下令将河南、山西、陕西三布政司宗禄定为永额,并辅以其他重要条款。直到万历末年、天启年间,随着明朝财政危机的加剧和持续,天启五年明熹宗下令也将山东、湖广、江西、广西、四川等地的宗禄定为永额。宗禄定额举措陆续出台后,宗禄的拖欠依然时有发生。因为明朝宗禄的总额实在太过庞大,加以农业灾荒、地方拖欠等原因的制约。但明朝毕竟在明亡前已经根本控制了各地宗禄的继续增长势头,在宗禄时常拖欠的背景下,宗禄定为永额之举,确实也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明朝宗藩的生存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